导读:升阳散火汤 出自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龚廷贤曾对“发热”做过这样的辨证分析:一论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伤寒。依本方加栀子黄连、地骨皮。一论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依本方加栀子黄柏、知母、黄连、牡丹皮、柴胡。一论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气血之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合小柴胡汤。方见伤寒。依本方,加黄连、山栀子仁,一剂而安。 别名:柴胡升麻汤、柴胡升阳汤。 药物组成:升麻五钱,葛根五钱,独活五钱,羌活五钱,白芍药五钱,人参五钱,甘草三钱(炙),柴胡三钱,防风二钱五 分,甘草二钱(生)。 主治: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致使 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 热厥。 制备方法:上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 不拘时候。 用药禁忌:忌寒凉之物。 备注:《脾胃论》中此方柴胡用八钱,柴胡升麻汤(《兰室秘 藏》卷下),柴胡升阳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来源:《内外伤辨》卷中。 一妇,每夜分即发热,天明暂止。自投四物汤,反加呕恶。诊得左关微急,而右寸关俱弦数有力。询之经后食梨,午后遂热 起,正丹溪所谓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此病多 因血虚而得者,遂以升阳散火汤。一服热已。后用四物去地黄, 加枳术、陈皮,健脾养血,调理而愈。(《医学六要·治法汇》 卷二) 三子辑五,年六岁时因麻痘后患阴虚发热……人事昏昏,扪 之亦热,较夜则轻。余细察之,是阴居六七,阳居二三之证。经 曰:火郁则发之。升阳散火汤,是得对之方。果煎服一剂,热退 身安,神气清爽。再煎八珍汤,加黄芪、五味子,兼服六味地黄丸,至今不发。(《齐氏医案·发热》卷三)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历代名医时方一剂起疴录》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