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中药黄芪与美食的邂逅

 ZHWSHY 2019-05-29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款日常百姓吃得起,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中药美食,而作为药膳的主角就是被称为补药之长的黄芪。

黄芪作为中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以及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可以作为一种药用食材,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有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分黄芪菜品、黄芪汤粥、黄芪药酒、黄芪茶饮四个品类给大家介绍:

一、黄芪菜品

蒸黄芪子鸡

【配料】童子鸡1只,黄芪50克。

【制法】将子鸡去毛杂,洗净,黄芪布包,纳入鸡腹中,置碗中蒸熟,每周2-3剂,不加调味品服食。

【作用】补虚利水,适用于各种水肿,如肾病、肝病水肿、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等。

【特点】肉质细嫩,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感冒患者不宜选用。

归芪蒸鸡

【配料】母鸡1只,炙黄芪100克,当归2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归芪布包,母鸡去毛杂,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氽透,取出,放入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净水分,纳归芪于鸡腹中,放盆内摆上葱、姜,加鸡清汤、黄酒、胡椒粉等,用湿棉纸将盆口封严,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去棉纸及葱、姜、黄芪等,以味精、食盐调味服食,每周2剂。

【作用】滋补精血,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等。

【特点】肉质细嫩,鲜香适口。

【温馨小提示】脾胃积热,便秘、尿黄者不宜选用。

芪蒸鹌鹑

【配料】鹌鹑2只,黄芪1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鹌鹑去毛杂,洗净。放沸水中氽片刻,纳黄芪于鹌鹑腹中,放碗内,加清汤适量,用湿棉纸纸封严,上笼蒸约30分钟,去绵纸,取汁,加食盐、味精调味后,浇在鹌鹑碗内即成,每周2剂。

【作用】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泄泻,营养不良等。

【特点】肉质细嫩,鲜香适口

【温馨小提示】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者不宜选用。

黄芪炖乌鸡

【配料】黄芪20克,鸟鸡1,只,大红枣10枚,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乌鸡去毛杂,洗净切块,大枣去核,黄芪布包,同放炖盅内,加入沸水,隔水蒸4~6小时,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葱花等调味服食,每周2剂。

【作用】补脾益气,滋阴养血。适用于月经不调,贫血头晕,心悸等。

【特点】红黑相间,汤汁浓郁

【温馨小提示】脾胃积热、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黄芪软炸里脊

【配料】黄芪50克,猪脊肉15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黄芪煎取浓汁备用。猪脊肉洗净,切片,加葱、姜、味精、料酒略腌片刻,去葱姜,加蛋清、淀粉及黄芪浓汁拌匀,在油锅内炒熟即成,每周3剂。

【作用】补气养血,适用于自汗,盗汗,颜面水肿,双下肢水肿,大便溏泄,脱肛等。

【特点】香嫩适口,补虚疗损。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者不宜选用。

黄芪炖鲈鱼

【配料】黄芪50克,鲈鱼50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鲈鱼去鳞杂,洗净,黄芪布包,同放入砂锅内,加葱、姜、醋、盐、黄酒、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煮至肉熟,去黄芪,食鱼饮汤,每日1剂。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术后伤口难以愈合

等。

【特点】鲜嫩适口,补虚疗损。

【温馨小提示】脾胃气滞、脘腹胀满者不宜选用。

参芪鱼鳔

【配料】党参10克,黄芪20克,鱼鳔3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参芪布包,鱼鳔洗净,发开,加水同煮至鱼鳔熟后去药包,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作用】益气止血。适用于胃脘隐痛,呕血,便血,纳差,食少等。

【特点】鲜嫩适口,补虚疗损。

【温馨小提示】脾胃气滞、胃脘刺痛者不宜选用。

二、黄芪汤粥

黄芪山药羊肉汤

【配料】黄芪、山药各15克,桂圆肉10克,黄羊肉10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黄芪布包;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煮5~10分钟后,取出以冷水浸泡去除膻味,而

后将水煮开,下羊肉及诸药,煮至羊肉熟后,去黄芪,加葱花、食盐、味精、猪脂、姜末、胡椒等适量调味服食,每周2剂。

【作用】健脾补虚,益气敛汗。适用于病后体虚盗汗,产后汗出异常。

【特点】汤浓鲜美,清淡补益。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汗出者不宜选用。

泥鳅参芪汤

【配料】泥鳅5条,黄芪、党参各25克,山药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制法】将泥鳅放清水中养3日,令其排除污物,而后入油锅中煎黄,加水3碗,纳诸药,煎至一碗,去渣取汁饮服,每周2剂。

【作用】补虚敛汗。适用于体虚自汗及病后汗出不止,动则尤甚等。

【特点】药浓汤鲜,补虚疗损。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汗出者不宜选用。

芪豆枣汤

【配料】黄芪50克,黑豆100克,红枣20枚。

【制法】将黄芪布包,大枣去核,加水同炖至枣、豆熟后,去药包,食枣、豆,饮汤,每周3剂。

【作用】补益肺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自汗。

【特点】药浓汤鲜,补虚疗损。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汗出者不宜选用。

羊肉鳔芪汤

【配料】羊肉150克,鱼鳔15克,黄芪30克,食盐适量。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鱼鳔洗净,黄芪布包,加水同炖至肉鱼熟后,去黄芪,食盐调味服食。

【作用】健脾温肾,益气养阴。适用于小儿遗尿,老年人夜尿多等。

【特点】汤汁鲜嫩,可口怡人。

【温馨小提示】湿热下注、小便淋涩疼痛者不宜选用。

大虾黄芪汤

【配料】大活虾10个,生黄芪15克,盐适量。

【制法】将黄芪布包,加水同煮至虾熟后,去黄芪,食盐调味服食,每周3剂。

【作用】益气生肌。适用于寒性脓疡久不收口等。

【特点】黄白相间,清淡适口

【温馨小提示】脓疡肿痛者不宜选用。

母鸡参芪汤

【配料】老母鸡1只,黄芪100克,党参、山药、大枣各50克,黄酒适量。

【制法】将母鸡去毛杂,加黄酒淹没,余药摆在鸡肉周围,隔水蒸熟,分次服食,每周2剂。

【作用】益气补血。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缺乏,头目眩晕,纳差食少,恶露不净,心悸失眠等。

【特点】汤浓味美,补虚宜人。

【温馨小提示】乳房胀痛、脘腹胀满者不宜选用。

黄鳝猪肉黄芪汤

【配料】黄鳝1条,瘦猪肉250克,黄芪25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黄鳝去头杂,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勾芡;黄芪布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鳝段、猪肉,煮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调味服食,每周3剂。

【作用】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目昏花,失眠多梦等。

【特点】汤浓味美,补虚宜人。

【温馨小提示】咳嗽痰黄、口苦黏腻者不宜选用。

母鸡滋补汤

【配料】黄芪、山药各30克党参、当归各10克,老藕1000克,老母鸡1只,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母鸡去毛杂,洗净;余药布包,老藕切块;调味品如桂枝、小茴、生姜、胡椒等布包,放锅中,加清水淹没,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及调味品,食盐、味精调味食,

每周2剂。

【作用】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诸证的食补、食疗。

【特点】汤浓肉嫩,味美适口。

【温馨小提示】脾胃积热,便秘尿黄者不宜选用。

黄芪猪肝汤

【配料】黄芪50克,猪肝50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黄芪布包,猪肝洗净,切片。先取黄芪加水适量煮沸后,下猪肝,煮至肝熟后,去药包,调入葱花、姜末、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作用】益气养血通络。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闭经、月经量少等。

【特点】肝片细嫩,味美适口。

【温馨小提示】咳嗽痰黄、便秘尿黄者不宜选用。

黄芪明胶汤

【配料】黄芪10克,黄明胶15克。

【制法】将黄芪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两液合并,纳入明胶烊化,分2次饮服,每日1剂。

【作用】益气养血止血。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妇女崩漏,月经过多等。

【特点】药汤黏腻,口感适中。

【温馨小提示】脘腹胀满者不宜选用。

补虚正气粥

【配料】炙黄芪30克,人参5克,白糖适量,大米100克。

【制法】先将参、芪切为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煮沸,再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两汁,去渣,将一、两煎药液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大米适量煮粥,待熟后调入白糖,稍煮即可。亦可将人参研粉,调入黄芪粥中服食。

【作用】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消瘦等一切气衰血虚所致的病症。

【特点】香甜适口,老少咸宜

【温馨小提示】本品宜空腹服食。不宜与茶叶、萝卜、槟榔类同时食用。

黄芪陈皮粥

【配料】黄芪30克,陈皮6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芪、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红糖调味服食,每日2次,早晚服食。

【作用】补中益气。适用于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气短懒言,自汗等。

【特点】香甜适口,老少咸宜。时食用。

【温馨小提示】本品宜空腹服食,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黄芪粥

【配料】黄芪6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黄芪水煎取汁,加大米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粥熟,每日2剂,早晚各服一次。

【作用】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劳倦内伤,慢性腹泻,体虚自汗,老年性浮肿,慢性肝炎,肾炎,疮疡久溃不收口等。

【特点】香甜适口,老少咸宜。

【温馨小提示】本品宜空腹服食。不宜与茶叶、萝卜、槟榔类同时食用。

黄芪鸡汁粥

【配料】母鸡1只(1000~1500克),黄芪1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母鸡去毛杂,洗净,浓煎鸡汁,黄芪亦另煎取汁,每次以两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后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鸡肉可取出佐餐服食。

【作用】益气补血。适用于脾胃亏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头目晕眩、心悸气短、肢软乏力等。

【特点】香甜适口,老少咸宜。

【温馨小提示】本品宜空腹服食。不宜与茶叶、萝卜、槟榔类同时服用。

三、黄芪药酒

黄芪二参酒

【配料】黄芪30克,党参、玉竹参(即玉竹)各20克,白酒100克。

【制法】将芪、参切片,装入绢袋内,置白酒中浸泡10日即成。早晚各1次,每次30毫升。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胃下垂呃逆频频,纳差食少,头晕目眩等。

【特点】辣中带甘,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脾胃积热、酒精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选用。

蛤蚧参芪酒

【配料】蛤蚧2条,党参、黄芪各15克,米酒150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放入米酒中,密封浸泡两周后饮用。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作用】温阳益气,固表平喘。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特点】苦中带甘,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咳嗽痰黄、酒精过敏者不宜选用。

黄芪合欢花酒

【配料】黄芪、合欢花各30克,白酒500毫升,冰糖适量。

【制法】将合欢花摘净,与冰糖同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每次30~50毫升,每日1~2次。

【作用】安神解郁,适用于心悸失眠。

【特点】辣中带甘,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脘腹胀满、对酒精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选用。

四、黄芪茶饮

芪术茶

【配料】生黄芪15克,炒白术、防风各10克,茶叶末5克。

【制法】将中药3味水煎两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滤液1000毫升,加入茶叶末泡茶饮,每天1次。

【作用】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感冒,表虚不固,自汗恶风,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特点】茶香兼有药香,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者不宜选用

健身固表茶

【配料】黄芪10克,白术、防风各6克,鸟梅1枚。

【制法】将以上诸药放在保温杯中,用开水泡15分钟即可当茶饮服,喝完后再冲开水。上述剂量为每日量,第二天换药再泡,7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

【作用】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体质虚弱,或反复感冒数月不愈者。

【特点】苦中带甘,口感适宜。

【温馨小提示】感冒发热者不宜选用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