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袭人弄巧成拙,反而用一杯茶替黛玉正了名

 江山携手 2019-05-29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中,袭人倒了两杯茶,给宝黛喝,黛玉却不在宝玉身边,袭人就说“他往那里去呢?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钟来,他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他?你给他送去。”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王夫人说袭人嘴笨笨的,倒好。在她的心里,嘴笨的人必定心眼少人好,嘴尖的必然心术不正。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人蠢一点也不妨碍心眼坏,比如赵姨娘,邢夫人。再说了,袭人嘴根本就不笨。

比如这次吧,倒个茶算个什么大事,一张嘴在宝玉面前邀功撒娇:看你们半日没喝茶,巴巴儿倒来。不巧黛玉走了辜负了她的一番美意,宝玉自然知道黛玉下落,给她指出来:那不是他,你给她送去。

黛玉去厅上就是为了找宝钗说话,能看到黛玉,自然能看到黛玉身旁的宝钗,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黛玉口渴了急着让袭人倒茶,袭人完全可以再倒一杯茶端过去,偏偏只端一杯过去,让两个人挑: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

早倒也是倒,谁先喝了再去倒,还要多跑一段路,袭人多此一举的原因,就在于她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王夫人交给她的任务。刚刚探春聊天,说到生日,就话里有话说黛玉只不是咱们家的人。此时只一杯茶,宝钗是姐姐,理当先喝,黛玉如果抢先拿了,做实了黛玉小性儿啥都要占先,如果宝钗先拿了,黛玉难免多心:先给别人,挑剩下的才给我,又要闹腾。毕竟在袭人的心里,宝钗为人处事令人敬重,黛玉尖酸小性儿,连枝花儿先拿后拿都要争。

出于袭人的意料,这茶竟然是宝钗先拿的。宝钗并不渴,只是想漱漱口,完全可以等等,让黛玉先喝,却先拿了喝了,而且喝了一半,还顺手递给了黛玉,而黛玉完全心无芥蒂,笑着把半杯茶喝了:她的病不能多喝茶,正好就这半杯就够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周到替宝钗先喝解释,在众人面前,黛玉第一次,表现得如此大方得体,不失身分,既善解人意又体贴入微。

作者有一支生花妙笔,小小一杯茶就能看出来,黛玉并不是刻薄小性儿不通情理之人。周瑞家的送花,心存势利,“别的姑娘都有了,这枝是姑娘的了”其实心含挑衅,贾府一向如此,有头脸的奴才都会看人打发,吴新登家的袖手旁观,等着看探春的笑话,王善保家的掀探春的衣服,都是如此,如果嘴笨心拙,自己没有能力胆量解决,那就持戈试马。一里一里都上来,迎春就是明证。所以探春才会怒扇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黛玉会当面让周瑞家的下不来台。最后的结果就是其他人房里乱七八糟的事情的频出,只有黛玉和探春屋里的丫头婆子没有生事的。

宝钗虽有圆滑成熟的一面却不恶俗,黛玉也有小性儿也不失率真,这两人也会有互相竞争,但是至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而没有置对方于死地的狭隘。在经历了秋窗风雨夕谈心、送燕窝之后,两个人尽弃前嫌。以黛玉的灵秀,宝钗是真意还是藏奸,自会分辨。宝钗卸下了在人人面前事事周祥的面具,大大方方把自己喝了的半杯茶递给了黛玉,惺惺相惜的女子间的心有灵犀,比起异性恋人之间应该是来得更为通透,这半盏茶的尽显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