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一诗人“十上不第”,写下这首诗安慰自己,造就两个千古名句

 江山携手 2019-05-29

作为盛世王朝的唐朝,在晚期的时候,在政治上也是越来越腐败。正是i在这个政治腐败的晚唐社会,却是生活着一位值得一提的大诗人——罗隐!罗隐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也曾参加科举,以求进入仕途,报效国家。却是没有想到自己来来回回考了十几次,却都是铩羽而归,这在历史上也是被称为“十上不弟”。

也正是因为罗隐在仕途上的不顺,在加上晚唐在政治上的腐败,使得他不满的情绪是越来越重。经常写一些诗来讽刺现实,揭露社会的残酷,用以安慰自己,抒发心中的不满。而《自谴》就是其中非常出名的一首诗,其中三、四句更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自谴》虽然是罗隐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所作,但是却营造了一个塑造了一个愤世嫉俗,借酒高歌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这首诗最为成功的地方。现在咱们就来仔细的看一下!

自遣唐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此诗题为《自谴》,但是不是自我谴责的意思,而是排遣安慰自己的意思。诗词大意为:如果得到了就高歌一曲,反而则看开一点,随他去吧。这世上愁怨虽然多,但是只要不理不睬,照样活得悠然!今天有酒就喝个大醉,而明天的愁绪,暂且不管,等明天再烦恼!

首句诗人就告诉世人,对待事物不需要患得患失,概括了题意。而次句则是对于第一句的补充,从侧面又说了通过一个意思:愁绪较多,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仅仅是这两句话便是塑造了一个看淡一切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形象。而诗词的三四句,则是从侧面体现了诗人心中的不满和愤怒,以酒消愁,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整首诗下来可以说是十分的平淡。虽然诗人对于晚唐政治有着慢慢的不忿,但是却没有写出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那种杀气,可以看出罗隐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或许这就是罗隐写诗的一个特点:平平淡淡叙事,写实讲真话,虽不华丽,但是也充满了对于生活的思考。

纵观这一首诗,虽然字数不断多,但是却是将诗人自己的性格概括了起来,就像诗词中所说的一样,是一个借酒高歌的平凡之人。然而就是诗人的随意洒脱,看淡一切,得到就高歌,失败就放弃,导致诗人与其他文人雅士格格不入,从而得不到文人雅士的欣赏!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首诗都存在着一些积极意义,尤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与“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些“无为而治”的感觉。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