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万中国人用鲜血震惊全世界:安于现状很简单,但努力突破会很酷

 天宇楼33 2019-05-29

作者:一米阳光  来源:国学一刻

安于现状很简单

但直面困境并努力突破

你将看到焕然一新的风景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荆轲为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孤身刺秦,为了大义舍生忘死,是一种勇敢;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为了家国慷慨赴难,是一种勇敢。

还有一种勇敢,无关家国,无关大义,它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欲望。

比如近代史上著名的“闯关东”,就源于人类对饥饿的恐惧,对温饱的渴求。再比如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事件。

向生而死,向死而生,越是恶劣的境况,越能激发出人类的巨大潜能。

绝境下的选择:忍辱偷生,或奋力一搏?

世居新疆塔尔巴哈台的土尔扈特部,原本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为躲避战乱,他们举族迁徙至现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流域。

后来,这片土地被沙皇俄国占领,土尔扈特部也成为了沙俄统治下的附属部落。

沙俄对土尔扈特部实行“铁血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奴役与镇压。

政治上,沙俄派遣官员直接管辖汗王下属最高权力机构“扎尔固”,强势干涉土尔扈特部的内政,试图架空汗王的权力。

经济上,在土尔扈特部境内迁入大量哥萨克移民,不断缩小其土地面积,并施加其数倍于本国人民的赋税。

文化上,强迫他们放弃信仰佛教,改信东正教,企图挑起宗教矛盾,进行宗教迫害。

军事上,多次强征土尔扈特部的青壮年从军,充当沙俄对外扩张的牺牲品,使得部落人口锐减,生产力与战斗力也大幅下降。

处于异族强压政策下的土尔扈特人民,如蝼蚁般生活在最底层,饱受歧视与压迫。到了清朝乾隆时期,这种欺压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

这时,摆在土尔扈特部年轻首领渥巴锡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在沙俄的统治下苟延残喘;要么,返回故地,彻底脱离沙俄的掌控。

但两条路都是前途未卜。土尔扈特部毕竟已经在伏尔加河生活了140多年,这里水草肥美,每一寸牧场每一片草原上都保留着他们的足迹,祖先的故乡对他们而言只是个遥远的传说,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一时之间心理上并非能很快接受。

然而,如果选择安于现状,就如同温水煮青蛙,虽然暂时很安稳,但从长远来看,土尔扈特部早晚会被分化殆尽。

如果选择迁徙回乡,必然会遭到沙俄军队的阻击,能否回到故土尚且未知,更会随时面临灭族之祸。

而且,就算他们有幸能回归故土,清政府会不会接纳他们,也是未知之数。

每一个选择都危险重重,每一条道路都前路渺茫。

凡事都有两面,有其利必有其弊。世上没有完美的选择,只能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越是困境之下的抉择,就越是艰难,越是需要冷静睿智的头脑,以及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东归之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方为大勇

经过四年的准备,最终,首领渥巴锡决定带领族人离开生活140多年的伏尔加河流域,举族迁徙回乡。 

与其在异族的统治下饱受苦难,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慢慢消亡,倒不如奋力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为了消除族人的顾虑,渥巴锡率先烧毁了王帐,以表明其破釜沉舟的决心。军民们受到鼓舞,纷纷回家点燃了帐篷。土尔扈特部的土地上迅速蔓延成一片火海,熊熊火光将夜空照耀得分外明亮。

此刻,土尔扈特部上下个个心知肚明: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迎难而上,踏上危机四伏的未知之旅。

真正的勇士,敢于抛却眼前的安逸,敢于断尾求生,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既然做好了抉择,就要勇敢向前,风雨无悔。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迁徙,除了要应付饥饿、寒冷、疲乏、疾病等自然危机外,更要时刻提防沙俄的武装追击。

既然是部落迁徙,除了士兵和青壮年之外,队伍中还有很多老弱妇孺,还要带上足够的粮食、水、衣物等战略物资。这些势必会减缓他们的行进速度,随时都会被敌人钻空子。

由于土尔扈特部事先无法与清政府取得联系,所以在迁徙过程中得不到任何援助,只能靠自己的一腔孤勇和临危之智与敌人斡旋。

最终,土尔扈特部凭借游牧民族的强悍和骁勇,挡住了一次次的天灾与兵祸,历时近半年,徒步上万里,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和慰问。

而他们从最初出发时的十七万人,到最后到达新疆伊犁时已去其半,据清军现场记述“其投来者内,皆为老弱孤独,妇女幼儿甚众……摇晃行走而来……饥谨疲惫者甚多……马驼膘疲……”

乾隆皇帝专门命人在普陀宗乘庙立碑撰文,来纪念这一民族迁徙的伟大奇迹,同时封首领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并赐予几处水草丰美之地,作为土尔扈特部的新家园。

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英雄壮举,在当时不仅轰动了全中国,更震惊了西方世界。

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尼采说:“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即便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永远倒下,也好过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而一旦走过荆棘,必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我们普通人的一生,或许遇不到如此生死攸关、事关全族命运的时刻,但也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坎”,选择退缩避让,还是勇敢面对,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勇气、魄力、逆商和智慧。

安于现状很简单,但直面困境并努力突破,你将看到焕然一新的风景。

—《END》—

作者简介:一米阳光,一枚四线城市小文案,菜鸟编辑,白痴运营,期待以文字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