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红孩子》《粮食》《平原游击队》的朋友,都会记住这张面孔,他在其中饰演白匪靖卫团副团长肖振五、四和尚、老地主,他的名字叫安振江。老戏骨李雪健在很多影视剧中的形象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很多人也都把李雪健作为学习的榜样,但李雪健自己也有偶像,他就是安震江。 安震江是一位以饰演反面人物见长的电影演员。1928年生于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东廓村。不满八岁时,被家里送到北京崇文门外的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安震江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随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安震江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井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第一次登台演戏,是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为欢送毕业同学,他在话剧《艺术家》中饰演艺术家。他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台演戏,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害怕,演出的效果,还算没有失败,自此增强了我演戏的信心及勇气。”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入学后,即加入了学校的业余剧团。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使安震江受到极大鼓舞。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参加戏剧演出活动。其中,1949年师大校庆时,他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演的崔三爷和1950年在歌剧《王秀鸾》中饰演的三秃子,显露了他在饰演反派角色方面的艺术才华。 1953年,安震江从电影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工作。1954年,在武兆堤导演的《沙家店粮站》中饰演尚怀宗,这是安震江在银幕上饰演的第一个角色。 1955年,安震江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在“长影”的三年时间里,先后在影片《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暴风中的雄鹰》、《地下尖兵》等影片中,饰演了杨老宗、高军如、狗眼睛营长和张德发等角色。他不论戏多戏少,都力求演得真切自然,比较符合生活,符合人物。 特别是《平原游击队》中的地主杨老宗塑造得比较出色。安震江较有分寸地把这个老地主与共产党游击队和穷苦农民的不共戴天之仇刻画出来了。在表演中,他以神带形,形神兼备,把角色的淫威、狡黠、凶残,以及他在日寇面前的懦怯,在危难之时的恐惧,都表现得既符合人物的特性,又毫不夸张,不露表演痕迹,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一个演员表演水平的高低,最终的评判者是观众。普通观众会以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概括,比如说:“演得像!'“演得太好了!”应该说这是对演员表演的最高评价。若再被专家、同行肯定和赞许,那无疑是演员中的佼佼者。 安震江就是这样一个给大家留下无法磨灭、印象深刻的优秀电影演员。他从影24年间,扮演的角色除《地下尖兵》《飞越天险》几乎全是反面角色,可说“坏得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让人恨之入骨。五大反角之一的葛存壮曾这样评介他:在我们这一代演员中,能把狗腿子、特务这些小人物角色演绝了的,安震江当数首位。 估计安震江也有“自知之明”,他同妻子康荔婚礼中,曾别出心裁地叫“公安专业户”印质明写了这样一幅对联闹场,上联;有仇的报仇,下联:有冤的伸冤,横批:恶贯满盈。 虽然在剧中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但在现实中,安震江却是一个公认的大好人,身边人对他的评价也都非常高。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人这样评价他,“能与所有的人合作”,就是对他一生从艺、作人的充分肯定 安震江多才多艺,除了演电影,他还能写、能说相声,表演幽默、滑稽小品。在外景地拍片是很枯燥的事情,为了调剂演员们的精神,安震江总是放弃休息的机会,利用拍摄间隙给大家表演一、两个相声小段,而且很多都是“现挂”的节目,所以他的相声小段受到了导演、演员、剧务们的一致欢迎。 他创作的一些相声小段,例如《打呼噜》,发挥了他观察生活细、表演幽默、夸张的特点,将打呼噜分为惊醒呼、断气呼、梦话呼、吃喝呼等8种之多,表演之后,令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一些青年演员从大家的笑声中,学到了老演员厚积薄发的艺术修养。安震江戏缘好,人缘好。他长期心脏不好,心跳每分钟达120次左右,他出名后,经常有人来访,往往应接不暇。 但是,不管是首都、还是外地的记者,大报、还是小报的采访,他都尽快安排时间,认真接待。1966年春天,他在河北省邢台地区搞四清时,正赶上地震,他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解救出一个个压在倒塌房屋下面的农民兄弟。 1977年9月2日,安震江在安徽黄山拍《巨澜》这部电影时,因突发心脏病,猝然病逝,年仅49岁,真正的英年早逝。安震江一生没有当过主演,但是他没有遗憾。他演了一辈子小角色,这些角色小得写不进电影史,但是可以写进一个传奇,小角色大演员的人生传奇。 作为演员这个比较特殊的职业,谁不想凭借高大光辉的形象一夜成名呢?可是安震江似乎真的是个例外。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是真的热爱表演这个行当,是纯粹的为塑造角色而生的人。难怪表演大师李雪健会这么崇拜他。李雪健说,安震江演的全是反派,所以他是我的偶像。我不敢当偶像,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 |
|
来自: kanglanlan > 《艺海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