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00: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郭建华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假设。 其中,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期间通常有4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适用范围 (一)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的计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二)各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1.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一般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2.企业盘盈存货、固定资产等时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 3.存货期末计价时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 4.现值典型事例: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按现值确认成本;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现值为可收回金额确认的基础等。 5.公允价值典型事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等。 四、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见表1、表2) 五、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入账价值基础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二)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1.外购:非商业企业,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2.委托加工(见表3)。 3.自行生产: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4.投资者投入: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债务重组:取得存货的公允价值。 6.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则计量。 7.盘盈的: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8.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成本=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