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诊手记:下肢寒冷无力一例

 静听圣音 2019-05-29

L女士50岁左右,自述下肢寒、无力,难以久站;脚掌特别是脚底冷,下午和夜里尤甚,浴后着地毯如沾冰块;牙齿松、浮、软,无力咀嚼。

脚掌和牙齿不适,识证是上焦;下肢寒、无力,以全身来划分属下焦。

从整体、系统角度来看,把覆盖范围较广的下肢不适作为主症更为合适。下病上治,诸阳之会的头顶是比较理想的同气点。

在百会穴、四神聪穴各进一针,然后让L女士体会下肢变化。

L女士说,进针就感觉脚下有力,脚跟处尤其明显。

脚掌特别是脚底冷,经络主要考虑少阴经。刚才头顶几针,与脚掌是上焦同气。为强化疗效,又在其右手少阴经少府穴刺入一针,同时表里倒换太阳经后溪穴一针。

这两针下去,L女士感到脚底开始出现发热迹象。

我忽然问L女士,现在牙齿有没有好点?她说好像好了一点,但不够明显。

牙齿的经络涉及阳明经、太阳经等,刚才太阳经后溪穴一针,同时也能对治其牙齿不适。

继续在其右手阳明经合谷穴刺入一针,同时表里倒换太阴经鱼际穴一针。再问其有何变化,她说又好了一点,但是松浮无力等不适还在。

再在阳明经上下倒换二间穴、三间穴各一针,同时考虑“别而络唇口”的任脉列缺穴一针。列缺穴这一针,还与督脉后溪穴形成前后倒换。

这几针扎好,L女士感觉浑身舒适多了,除了牙齿不适没有完全消除,其他肢寒、脚冷及无力感等不适基本消失。

留针结束,L女士感到下肢有力,牙齿改善大半,脚掌发热,但是脚趾还是有寒意。当晚回家洗澡,脚底已没有刺骨的寒凉,第二天早上感觉还是热烘烘的。

二诊是几天后,L女士下肢无力症状还有,但是程度减轻很多;脚底寒冷不适大有好转;牙齿不适现象仍然明显,尤其是下午和晚上比较严重。

这一次用针,基本还是沿用首诊思路,除头顶以及右手阳明经、少阴经、太阴经、太阳经以及任脉用穴外,根据其不适症状做了两个调整:

一是在右手八邪处用针,着重考虑脚趾发冷的因素。

二是在右手肘部阳明经、太阴经加强调中,同时在太阳经、少阴经进行上下倒换,支正穴、通里穴各刺一针。

留针结束,L女士跺脚时,下肢有力感更加明显,整个脚掌发热,但牙齿还是隐隐感到不适。

依此思路,在此后十多天时间里又针灸两次,L女士下肢及脚掌不适消失。牙齿松浮无力等现象虽有较大改善,在休息不好或者工作劳累时,仍然还会造访。

下肢不适,按下病上治法则,在头顶百会穴用针并取得良好疗效。那么,这个案例还有没有其他思路呢?

下肢寒冷、无力是阳不足,可以从阴引阳,在三条阴经上来取穴。比如取手臂上焦厥阴经内关穴、少阴经通里穴、太阴经经渠穴等,也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无论从三阴那一条经络着手,都可以成立并行之有效。但是从理解的习惯上讲,可能分出具体选项更容易接受。

像这类情况,通常可结合患者其他症状来确定。这些症状与哪些经络有关系?找到这个共性的联系,就可作为下针切入点。

比如说,L女士还伴有脚底发冷不适症状,脚底为少阴经循行之处,那就选择少阴经作为下手处。如果患者有多个症状,可抓住其中的主症作为联系点。

下肢寒、无力可不可以从阳经入手?患处在下肢,取穴在上肢,虽然经络同为阳经,但是下肢和上肢也是一对阴阳,同样可以理解为从阴引阳。

黄帝内针的核心是调中,还可以从阳明经、太阴经着手,通过调中来促进患者的阴阳平衡。

当然,对治下肢寒冷无力不适症状的方法有很多,临症之际,重点是遵循法理,坚守法则,随证治之。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