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诗人的好诗流传在人间。特别是很多朋友从小就让小孩子多背些古诗,因为书要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一些文化素养总是好事情。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这4首不出名却别有内涵的古诗,千年后品读仍然津津有味。 第1首。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楼之一,所在地是湖北武昌。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当属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诗被很多人认为是唐代七律第一,就连李白也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尽管如此,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来到黄鹤楼时,仍留下了不少诗词对联作品。 而明代湖北巡抚顾璘有一回曾经出游黄鹤楼,写下了一首诗《题黄鹤楼》:“黄鹤仙人身姓谁,空传崔颢旧题诗。云荒赤壁周瑜垒,江青山夏禹祠。浮世古今空洒泪,高台歌舞几衔巵。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 这首诗虽然不出名,但确实有不小的艺术魅力。前两句是说黄鹤仙人倒还不如崔颢一个诗人能够名流千古。而第3和第4句则是巧妙借用了湖北附近的历史景点,时空交融,古今汇合,来表达一种千古沧桑之感,用典精准,对仗巧妙,堪称这首诗中最好的两句。而第5第6句有点类似崔颢的诗意,借古咏怀,表达如今聚会的欢乐。最后两句则有意犹未尽,绕梁三日的感觉,让人千年后读来仍然津津有味。 第2首,古籍《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了一首《煮粥诗》,读起来十分幼儿味道:“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这首古诗写得很平淡,用词也很普通,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细细品味,很有滋味。正如后两句所说“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这首诗用平时煮粥的生活经验,表达了一种甘于淡泊,在淡泊中寻找滋味的生活乐趣,可以说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第3首。宋代宰相寇准是一代贤相,但是他生活过得比较奢侈。平日里,寇准大手大脚,大鱼大肉,浪费不少。有一天,寇准家又举行了聚会,他非常豪爽的叫来了一大群歌女,歌女唱一首歌就赏赐一匹布,一场宴会下来赏赐给这些歌女的绫罗绸缎多达数千匹。 寇准有一个小妾叫做蒨桃,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心痛,就写了一首《呈寇公》的诗:“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理解,却是别有内涵。一个歌姬唱一首歌,寇准就赏赐一匹绫罗。对歌姬来说,一匹绫罗还嫌太少,可是谁又知道这一匹绫罗是那些穷苦的织女们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够纺织好的呢。 蒨桃没有当面指责寇准,但是用一首古诗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沉迷享乐的寇准哑口无言,一度减少了奢靡之风。 而蒨桃也因为她的良心、勇敢还有才华名传千古。诗人陈文述在《天竺吊蒨桃墓》诗中说:“流传讽谏新诗在,寒女机窗感鬓鸦。”这是说蒨桃讽刺寇准的诗歌一出来,天下的寒苦织女都要感谢她。 第4首,《闻乞诗》:“忽闻贫者乞声哀,风雨更深去复来。多少豪家方夜饮,贪欢未许暂停杯。”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却有一些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思。古代富人一盘菜花的钱,足够穷人吃好多天。古代富人一顿饭,足够穷人吃好几年了。 看到这首诗,小编不由想起了红楼梦中大名鼎鼎的茄鲞:“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而刘姥姥听到“茄鲞”的做法,也是不由得吓得摇头吐舌。而杜甫正是因为怜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古代现象,才会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吧。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诗呢?欢迎留言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