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隐藏300年的死因终于揭晓!学者:并非崇祯心狠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5-29

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与大明将卒鏖战关外的后金皇太极,突然剑走偏锋,率10万大军绕开锦州要塞,奔袭遵化。遵化已属大明京畿重地,崇祯闻讯惊惧不已,立即诏令诸军驰援京都。对于皇太极的筹谋,督师蓟辽的袁崇焕早有察觉,他曾两次上奏“蓟门单弱,万一奴越关来犯,祸有不可知也”。

可惜如此至关重要的情况,却不被崇祯认同,石沉大海,不期果如所说。袁崇焕对崇祯还是非常忠心的,接到诏令,他立即带着帐下3位主力大将疾驰南下奋截后金。对阵期间,袁崇焕冲拼在前,以致于箭附甲胄如同刺猬一般。听闻袁崇焕归来,崇祯拍案大喜,连连嘉奖,然而风云变幻就在一瞬之间。

周旋月余,后金遇挫开始撤退,时值寒冬腊月,袁崇焕见将卒疲乏不堪,奏请率部入城内修整,岂料,却被崇祯断然拒绝。更加令袁崇焕没有料到的是,随着后金撤离,他不仅没有受到奖赏,竟然还成为众矢之的,被指“驰援是假,勾结后金是真”,容不得辩驳,袁崇焕就此被投入大狱,最终被凌迟处死,满门皆沦为罪徒流放。

值得注意的,袁崇焕下狱后,并没有被顷刻处死,从崇祯二年十二月问罪到崇祯三年八月受死,中间停留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崇祯处死他,绝非是因后金子虚乌有的反间计那么简单。那么后金铁蹄尚在眼前,崇祯究竟为何非要处死袁崇焕,自断臂膀?其实袁崇焕之祸的症结,还得是擅杀毛文龙,这是崇祯不能过不能忍的一道坎。

崇祯虽年岁小处事却深沉多疑,当然这是古之君王的共同点。重新启用袁崇焕时,崇祯虽赏识,却不会绝对信任,故而并没有给尚方宝剑,是袁崇焕自己上书诉苦做边将难,外有敌人离间内有小人构陷,如此种种掣肘只恐复辽大计难以落到实处,崇祯考虑之后,这才赐出尚方宝剑,准其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如何使用这把尚方宝剑,无疑成为崇祯检验袁崇焕忠心的标尺。岂料,袁崇焕竟以此擅诛毛文龙立威,将毛文龙诛之掩埋之后,才上书崇祯禀明始末,崇祯见书“殊骇”,一个“骇”字道出了崇祯的惊诧,惊有多深罪就有多大。为了稳住袁崇焕,崇祯并没有发作,而是假意褒奖,殊不知袁崇焕见状更加有恃无恐,再次于上书中斥“毛文龙一介匹夫”。

至此,一个不知深浅高低的袁崇焕,令崇祯感到深深的厌恶,杀心渐起。彼时距离袁崇焕率部南下驰援京都还有5个月。凭崇祯的脾气,这5个月他已经在琢磨如何除掉袁崇焕,但还要暂时倚靠他,故而拖延到袁崇焕回京阻截后金,这期间崇祯的耐心已全部耗尽,这才毫不犹豫扔进牢笼,并采用了凌迟极刑威慑文武群臣。正如学者所说,明知而故悖,崇焕之祸,自取耳。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