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书签”二字,每天都带给您满格的智慧和正能量哦! 01 周日加班回来,打开家门,预想孩子会冲过来,刚准备做好半蹲姿势,结果半天不见人影。咦? 都说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往常这时候,小家伙不是在看动画片就是在捣腾自己的玩具。联想到去年我那还没开封的眼影被他拿去涂了一脸的情境,这会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 好不容易在房间里找到了娃,原来他只是在床上睡着了。刚舒一口气,又差点尖叫:不知什么时候,他竟然把我放在桌上的“心滴”笔记本拿下来了,这会正放在那胖胖的小脸蛋旁。” “我的天啊,那上面有当下自在老师的智慧语录啊!!!他不会给我撕下一页两页的吧。” 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管发生了什么它已经发生了,接下来就是处理它。一边想着一边翻看检查,发现并没有破损,可这是什么? 妈妈我爱你 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可以看出他已经尽力了。 这时候娃醒来,刚开始有点蒙,发现是我很高兴,抓起放旁边的饼干递过来,妈妈你回来了,这个给你。 我这会还惊魂未定,稀里糊涂接过来,打开包装递过去,正要批评他连这事都需要大人做,结果他摇摇头说,“妈妈,这是今早爸爸买的,我留了一个给你。” 顿时心化成蜜糖水,之前的担忧立马化为乌有。 02 时间飞逝,一晃小胖墩来到世界上也有六年了。在得知他到来之时,我对成为一个母亲是胸有成竹的,相信只要看了足够多的育儿书籍,就能做到对大多数情况了如指掌,绝不会惊慌失措。 然而现实是,孩子从来不会规规矩矩的按 “套路”出牌,反而在不断给我提供完全新鲜的视角,逼着我学会重新打量事物的面目。比如作为一个成年人,不管你想从一台电脑这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玩游戏,永远都只能通过键盘这个入口,可他却能在机箱后面一堆连接线里找到乐趣。 又比如,好好的积木不玩,把一块块巧克力拆出来代替(好吧,我承认其实它们的形状确实也相似。)看着网上那些关于熊孩子的搞笑文章,能笑得出来的估计真的只有没生孩子的人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回想起还没生他时,面对我自信满满的神情,我妈意味深长的说:“好玩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她老人家见此情景也会适时补刀:“你当年也不比他乖巧……” 03 我何尝不想做一个温和的母亲呢?看着手里的饼干,心里升起一阵愧疚。从进门开始我就怀着“斗智斗勇”的心情,提防着娃的突袭,如今面对娃的一腔温柔,我心里只剩愧疚。 要说娃调皮,和其他家的孩子比也算普通水平。当年看的那些育儿书籍里不是没有教导过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讲了几次道理他不听,我就开始急了,结果我越不喜欢他做什么,他就越做什么,脾气还越来越急。家人在旁边看不下去了,说:“孩子不是机器,哪能设置一次就能调试过来。”说到底,不是孩子不好,是我的心太急。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张图,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地铁里看书。旁边写了一句话,孩子不听我们的,他只是模仿我们。 我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心平气和的接纳他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波折呢?还是我过度的放大了自己的期待和不满,看不到他身上善良、美好的一面? 鹿苑精舍禅修营的讨论中,有一次主题是“发现他人的好”,我数了数,发现只要愿意认真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还是蛮多的,为何提起他我总是第一时间觉得闹心呢?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定”:每天花10分钟,至少在孩子身上找三个优点,并认认真真地写在 “心滴”笔记本上,想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反复强化深刻记忆,遇到事情时总能想到他的种种优点,我才不会过度放大情绪。同时,每天记录的过程,也是提醒我反复阅读智慧语录的过程,不断熏习、提醒,用教言甘露一遍遍洗刷我习气深重的心。 何况,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在这个印有当下自在老师解脱祈请文的本子写下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智慧语录的陪伴下记录他的成长,甚至写下我对他的爱,这何尝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接受老师的加持和祝福呢?心诚则灵,我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我和他都会越来越好。 04 我抱着孩子,一边吃着他喂到嘴里的饼干,一边给他念“心滴”笔记本上的句子:“当我们不再持着某种见解去和习气搏斗,我们也不需要命令自己死守铲除我执的阵地,只需要自由地依附心的纯然,只需要看着自己这可笑的习气,这场战争就会出现真空并溢出清凉。” 孩子说:妈妈,每天你写完这个本子之后,你的脾气就会比早上好一点点。我问他,是吗?那妈妈是不是第二天早上脾气又变差了?他摇摇头,说:妈妈你的脾气一直一直在变好。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做不好的父母。 我想到上个星期,孩子奶奶买回一条鲫鱼,说要做汤给他喝,他急得哇哇大叫死活不肯:“我不要吃鱼宝宝,它也它妈妈的宝宝,不能吃它。”非要等我下班回来一起放到护城河里。而就在一个月以前,我做了一桌子素菜,要求他跟着我吃素,他还嘟囔着小嘴说“想吃肉肉”呢。 星云法师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出了毛病,复印件怎么改都于事无补。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在记录我自己成长的过程。只有我学会用满怀爱意、包容和接纳去对待他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波折时,他才会健康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