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集思頓釋 2019-05-29

1942年10月13日,时年62岁的得道高僧弘一法师在泉州晚晴室圆寂。临终前,他留下了亲自书写的“悲欣交集”四字。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四字的含义一直是世人热议的焦点。相比对内容的解读,弘一法师临终时所书四字的“诡异”笔体,也一直备受争议。

世人对弘一法师临终笔体的争议在于:一代书法大家临终所写“悲欣交集”四字,竟毫无书法大家的痕迹,俨然孩子般稚嫩拙劣的笔体。这是越来越活回去了,返璞归真、返老还童了吗?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因为弘一临终时所留字太过于粗拙,甚至有人怀疑这幅字是有人代笔书之。要知道,弘一法师在近代史上,是一位公认的书画集大成者啊。今天,他的那幅名为《放下》书法作品,还曾拍出过四百多万元高价。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字200万啊,这在古今书法艺术品里也是非常难得的高价了。如此一位书画领域的大成者,为何写出如此“遗作”?然而,根据相关佐证,现传世的“悲欣交集”四字,却系弘一法师临终所书。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那么,既不是仿冒,临终时提笔的弘一法师,何以在即将离世时,笔风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当真是世人所说的:返璞归真吗?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弘一大师的书法本身和他的人生轨迹中,方能找到最终答案。

人说“字如其人”,这个意思是说,人书写的字,往往能反映人本身性格、为人、心境等。这是因为,字,不仅是人体生命的对应,还是书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情绪的流露和人品的写真。所以,民间历来有“见字如见人”的谚语。

纵观弘一法师人生不同阶段的书法作品,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大师人生经历的不同,他的书法作品确实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变化。弘一法师出家前,当他还是李叔同时,因为青年时期致力于临魏碑,所以他的书法作品《游艺》、《勇猛精进》等,大多是大刀阔斧、沉稳古穆的风格。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弘一法师出家前作品

而在1918年的某一天,即李叔同在声名鹊起之际,突然遁入空门以后,他的书风就突然发生了巨变。

话说,当时李叔同剃度的经过,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39岁这年,正在学校教书的李叔同突然就给妻子写了封家书,大意是“我抛弃你,并非薄情”。写完以后,他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抛下妻子孩子,径直跑到虎跑寺落发出家了。当妻子千里迢迢赶来试图见他一面时,他却始终避而不见。最终,伤心欲绝的妻子只得带着孩子重返日本,临行前,妻子雪子才最后一次见到了出家的弘一。而这次会面,弘一也只留了一句:爱就是慈悲,便头也不回地乘船离开了。

世人怎么也想不明白,李叔同为何会突然出家,世人更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慈悲是爱,为何弘一对妻子孩子却如此狠心残忍?如此,慈悲和爱,又从何说起呢。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出家之后,弘一法师的书风,突然地,就完全换了一种风格。乍看之下,竟会让人有“不是同一人所书”的错觉。如果说弘一出家前的书体是秀丽、挺健而潇洒;那么,他出家后的作品则满是超逸、淡冶。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除了运笔上的变化外,还因为此时的弘一法师非常喜欢“留白”。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似乎更喜欢每个字都独立自在的感觉,所以,字与字之间往往留了相当多的空白。倘若不是心境发生了绝对的变化,书风是绝不可能有此巨变的。出家之后的弘一法师作品,也如他本人一样,突然地没了人间烟火气,取而代之的全是淡然、自在......

相比弘一法师最初出家时的作品,晚年他的作品则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但总的说来,弘一法师的作品虽风格变换了,但作品一直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不断进步的。这一点,历来是书画界的共识。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弘一法师出家后作品

然而,他临终所书的“悲欣交集”四字,若从书法专业角度评判的话,实是完全颠覆书法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四个字,极像气力不够的孩子所写,不仅毫无书法价值可言,竟连书画最基本的美感,都丝毫不见!这究竟是为何?

有人说,会不会是因为临终时,弘一法师气若游丝、手腕没有力度所致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完全没有气力,只要提笔,其功底依旧是不会“完全不可见”的。也就是说,写字时的力度,并不会对书画作品有太大影响。

对于弘一法师临终时的诡异笔体,一位书法大家曾这样评价说:表面看,弘一法师的这四字,极其拙劣简单,然而实际上,它恰最不简单。因为,至今为止,任何一位书画大家,都模仿不出来。而模仿不出来的原因,却无人能解。

相比之下,另一位书法大家的解读也相当有意思,巧的是,这位书法大家,和弘一法师一样,也是佛门中人。他说:弘一死前的“悲欣交集”四字,虽丝毫没有他作为书法大家的书风,但却恰是他作为书法大家甚至佛家高僧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简单:这四字,结字无尘气,运笔无火气,点化空灵,无一丝约束的痕迹。一句话:好自在啊!

听完这段解析,再细看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四字,才恍悟,原来这看似稚嫩的笔体里,竟藏着弘一法师对人生的体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写的虽是“悲欣”,实际却已达到了“一切由心,自由自在,无乐无苦,无喜无悲”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佛家所讲的“观自在”。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非得全然“空性”才可以。这也恰是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四字无人可模仿的原因,因为,这四字远不是用笔能写出来的,恰是用“空性”所书。

而空性,就是绝对的理性客观,也就是俗世所说的“天地视角”,也可称佛陀视角。要做到此,必得全然无我才可以。也就是说,在弘一法师写下这四字时,他实际已不是“弘一法师”,而是天地万物!如此之笔体,凡尘里,谁能模仿?

弘一法师遗书“悲欣交集”四字无人能模仿的背后:与这个原因有关

 

回过头来看弘一大师写下这四个字的当天,即1943年,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天,正是他离世前的第三天。也恰是在这一天,弘一法师对众人说“不要再请医者,我要离开了”。随后,他便写下了这四字,于三天后安然离世。离世时,他脸上挂着笑,眼角含着泪花!这一幕,正如他所写的“悲欣交集”四字。

实际上,弘一法师最终的离世,实并非生理病痛,因为根据佐证,他并没有可以致命的疾病。但他最终却安然离开了,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弘一法师最终的离世是因为:他已圆满了。而他的圆满,恰已在“悲欣交集”里显现了。只是,今日的世人,并不能完全解读之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