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荣华的象棋人生:进集训队的第一天(上)

 风吟楼 2019-05-29

   

纵横楚汉——胡荣华的象棋人生 

作者:承志

进集训队的第一天(上)

第二天,小胡立即把父母已同意自己去棋队的意见打电话告诉了徐天利。徐天利在电话中对他说:“既然你父母同意了,棋社很快就会给你下调令的,你就放心地等着吧。”

当时已是年底,学校正要进行期末考试。小胡心里虽然明白快要调到棋队去,但还是认真地准备着考试。他想这可能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学校参加考试了,一定要考得更好些,让老师和父母看到他的好成绩而高兴。结果他每门功课都考上了满分。棋社派人到五爱中学去调小胡时,学校老师既为小胡高兴,也为小胡惋惜。高兴的是小胡爱下象棋下出了名堂,从全校的象棋冠军到全市的少年象棋冠军,再到调入象棋集训队,可说是一帆风顺;惋惜的是他不能继续上学读书了,像他那么聪明,学业那么好的学生,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成为某种专业的高级人才。

不久,徐天利告诉小胡,棋社希望他过了1959年的元旦,就去棋社报到。小胡兴奋极了,马上把这消息告诉父母以及徐大庆和傅鄂定。父亲、母亲很高兴。

母亲说:“一过元旦就去报到,那就是要正式上班了,正是新年里,应该穿新衣服去。”

于是就赶紧给小胡做了一身新的棉制服,配上新的帽子,新的鞋子。徐大庆听到这消息,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好像是兴奋又像是依依难舍。他对小胡说:“我为你高兴,你到了棋队可以更好地研究棋了;但我又有点舍不得你离开我,咱俩一起下棋那么长时间了,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你一旦离开了,我会很想念你的。”说着流下了兴奋而又依依惜别的热泪。

小胡被老师的深情厚谊感动了,不禁也流下了热泪,对老师说:“徐老师,你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会永远记在心里的。我虽离开了老师,但我俩师生的情谊是长存的。我会经常来拜访老师的。”

徐大庆欣慰地说:“你有空就来看我,我很欢迎,咱俩还可下下棋,也许我就下不过你了。但我最高兴的,还是要看到你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希望你取得全国冠军。”

“徐老师,我知道您的心意。我想争取在两三年内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冠军,当然,这是我的想法,能否实现,就得靠自己努力,还要好好研究和学习全国高手的优点和特点。”小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决心。

元旦很快过去了。小胡在一天早晨穿好了妈妈给自己新做的深蓝色棉制服,戴上了同一颜色的带鸭舌的棉帽子,脚蹬一双黑色新皮鞋,肩上挎个背包,向父亲、母亲和姐姐告辞说:“我去体育宫棋社报到上班了。”

父亲告诫说:“你还是个大孩子,到棋社后,要尊重领导,尊敬老棋手,虚心学习;要好好遵守棋队里的一切规章制度,手脚要勤快些,扫地擦桌,打开水这些杂务,自己要主动去做。懂吗?”

 “是的,爸爸,放心吧。这些事你不说我也知道。”小胡虽是初一学生,但在待人接物方面,已很懂得,跟成年人差不多了。

 妈妈也要早早去厂里上班,对小胡说:“咱俩一块走吧。”说着就拉着小胡的手一同走出门去了。两人在街上有一段是同路,妈妈边走边对小胡说:“你吃住都在棋队里,只有到礼拜天才能回家来,妈妈会想你的,到了礼拜天,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嗨,你就不必费心了,我在棋队吃的运动员灶,听说每天都是好饭好菜,比在家里好得多了。”小胡早听徐天利、何顺安说过,只是没有跟家里人谈起。

上海棋社当时坐落在徐汇区的衡山路和吴兴路的路口,环境十分幽静。这是所花园小洋房,共有三层,在底层的客厅中透过大玻璃,可以看到楼前花园中绿色草坪和四周的青翠的松柏。胡荣华一见这洋楼,心里好高兴。他走到门前时,传达室的人问他:“喂,小孩,你来这里干什么?”

小胡见那人是个40多岁男子,便有礼貌地说:“老伯伯,我是到棋社来报到上班的。”

“什么?你还是个孩子嘛,就来这里上班,这可能吗?”这位老伯伯用怀疑的目光瞧着他。

 “勿会骗侬格(沪语—不会骗你的),老伯伯,你打电话进去一问就会晓得的。”小胡心平气和,流露着笑容。

“你叫啥名字?”老伯伯决定打电话问一下。

“我叫胡荣华。是古月胡,光荣的荣,中华的华。”小胡告诉得清清楚楚。

传达室的人便打了个电话进去,问明后才对小胡抱歉地说:“对不起,你就进去吧。”

小胡向老伯伯摆摆手说:“谢谢。”便走了进去。传达室离洋楼有一段路,铺着白石平砖,两边苍松卓立,优美夭矫;一片翠竹,绮光凉影,萧然清静;更有那假山幻嶂,碧池清水,悦人耳目,清风习习,沁人心脾。多好的地方啊!

“哦,小胡,你终于来啦!”徐天利高兴地向胡荣华招招手,边迎出来边大声地说。

“徐大哥好!”小胡向徐天利快步走去。

 两人紧紧握了握手,徐天利便拉着小胡的手去见杨社长。杨社长听说小胡今天来报到,很想亲自见见他,当面谈谈。当徐天利领着小胡走进办公室时,他想定是小胡来了,便站起来,平易近人地说:“是小胡来报到了吧!”

“杨社长好!”小胡已知道他是杨社长,很有礼貌地向他一鞠躬。

 “请坐!”杨社长伸手指指旁边的一张沙发说,把他当作成年人一样对待。

小胡和徐天利坐到了沙发上。

 “小胡今年刚满13岁,是吧。”杨社长说。

 “现在过了元旦,应该说是刚到14岁了。”小胡回答。

“在我们棋社里,你是最小的工作人员。我非常高兴,你早早的就参加工作,为我国的棋类事业作出贡献。按理说,你这样的年龄,正是上学的时候。但我们考虑到你是很有棋艺才能的,如果不及早培养,你的才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扬。我们各项运动的优秀运动员,都得从青少年时期就得大力培养,这是运动人才的特点。如果到了二三十岁再去培养,就太晚了。像何顺安、徐天利这样的年龄到棋队来训练,固然也还能有所提高,但毕竟年纪大了,提高就有限了。小胡这样的年龄,完全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培养一大批新中国少年棋手,使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以往所有的老棋手。”杨社长说到这里,对徐天利说,“你去把何顺安、屠景明和小陈一块叫来。”

徐天利便去了。

“小胡呀,棋社对你抱有很大的希望。”杨社长继续说。“咱们建立棋队后,将来你们队员就得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比赛,现在象棋全国冠军不是上海棋手,我们要培养出上海的全国冠军来,我想你是最有希望的。”

 徐天利领着何顺安、屠景明和陈奇一同走进办公室来了。

杨社长招呼大家坐下来,然后说:“今天小胡来报到了,咱们象棋集训队的队员就到齐了。我想大家在一起谈谈,互相认识一下。不过,想来你们也都早已认识了。屠景明、何顺安是老棋手,谁都知道。徐天利虽还年轻,因为他是国手,大家也知道。不知小陈和小胡是否已经认识。”

小胡说:’“好像见过面,有些面熟。”

 “他名叫陈奇,是杨浦区的青年棋手。”杨社长回答,又问陈奇:“你认得小胡吗?”

陈奇答道:“他不就是全市少年冠军胡荣华吗!不过我俩没有直接打过交道。”

杨社长继续说:“咱们上海市三项棋的集训队总算建立起来了,大家都知道,建立集训队的近期目的,是为了迎接首届全运会上的棋类比赛,为上海市争取好成绩。但从长远来看,集训队要起到促进提高推动普及的作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棋类也是如此。你们不就是在普及的棋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棋手吗!把优秀棋手集中起来训练,进一步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普及。比方说你们提高了技术,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夺得了冠军,也就为上海市争得了光荣。这样便能吸引和鼓舞更多的人来参加棋艺活动。因此,集训队的每个队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希望你们在集训中刻苦钻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尤其是老棋手要起传帮带的作用。老屠、老何在40年代初就已成名了,在上海市的棋艺活动中起了推动的作用,只是因为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根本不管棋艺活动,他俩的棋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十分重视各项运动的优秀人才,要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立集训队便为了这一目的,我们除了要充分发挥老棋手的作用,还要大力培养青少年棋手,使他们在老棋手的帮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我们的棋类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越来越兴旺发达。我就先讲这些,希望大家都谈谈,互相交交心。”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