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宛平2008 2019-05-30
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现在幼儿背唐诗,首先会背的必是这“鹅鹅鹅”了,其次才是“床前明月光”和“锄禾日当午”等等,但很多人是只背诗,而不背作者的,所以,这七岁小朋友骆宾王的名声比起李白来,那相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不过,肯定要比后面的李绅要好很多。

学文学史的都知道一个名词叫“初唐四杰”,即所谓“王杨卢骆”之说,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现在对一般人来说,这四人的诗大概只知道这七岁神童的“鹅鹅鹅”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但小王的这两句精典,怎么说都有点化用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句,似乎没有骆神童的这诗来得硬气哈。

骆宾王,生卒年不详,字观光,浙江义乌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他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则天朝时,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出身最为寒微的一个。卢照邻出身望族,杨炯的一家都是朝廷高官,至于王勃,那是隋末大学者王通的孙子。而骆宾王,他的父亲仅仅是山东博兴县的一名小县令。

更不幸的是,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只好咬紧牙关走科举之路,以图由此摆脱困境,却又偏偏久考不中,于是后来他干脆不考了,独来独往,意志消沉,他四处游荡,行走在堕落的边缘,所以才有了《旧唐书》记载:“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他同主流意识逆向而行,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名叛逆人物。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骆神童的名动天下同久考不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怪圈,他才气逼人名噪一时,可天性狷介耿直,才情孤傲,不谙世道,又不受命运眷顾,天才神童成年后极度坎坷,在贫困落魄、中兴门第的巨大压力下度过了早年岁月。

为生活计,骆宾王不得不放下架子,去道王府做了幕僚,这位道王名叫李元庆,来头可是不小,他是唐太宗同父异母的弟弟,骆宾王如果混得好的话,怎么也会出人头地,但是,他的性格使他根本不适合在名利场上混事,多年后仍然前途渺茫。

他一直混到道王去世也还是个小幕僚。失业的宾王回山东兖州过起了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依旧是贫困穷苦,朝不保夕,这样的穷日子一过便是十余年。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等到高宗到泰山封禅,机会终于来了,地方要写一篇歌功颂德,请陪封禅的骈文,这对骆宾王来说,那绝对是拿手好戏,这是的骆宾王经过十几年的磨砺,也开窍了许多。于是他不吝谀辞,把皇帝夸得是恰到好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呈上后,龙颜大悦,当即降旨骆宾王官拜奉礼郎。后来他的仕途便春风得意,竟一路升迁到御史台正六品的御侍史。正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尤其是那首“传遍京畿,以为绝唱”的七言长诗《帝京篇》问世,让骆宾王再次成为大唐文坛的焦点。

可是,骆宾王这个人的性格过于耿介,对看不惯的事要说要写,不久后他便被贬谪,于是,西域从军,久戍边疆。从边塞到巴蜀,从西域戎狄到南方蛮族,骆宾王在军旅中度过了十二载光阴。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这一时期的边塞生涯给了骆宾王丰富的创作源泉,天山积雪,交河绝塞,边庭落日,戍楼烽火,野气狼烟,异域风光点燃了边塞诗情,他成为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声。骆宾王是边塞诗的大量创作者,为盛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开辟了先路。

等他再度回到长安时,而此时的李唐江山已换成了武则天。牝鸡司晨,这对于性格耿直又观念传统的骆宾王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多次上疏论事,讽刺武则天篡位谋权,于是,又遭下狱。在铁窗囹圄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在狱咏蝉》以言其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以蝉自喻,寓情于物,寄托遥深。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骆宾王在狱中蹉跎了一年多的时光,第二年秋遇大赦,他才走出缧绁。这时的他,早已对朝廷失去信心,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于易水送别》是他辗转河北,来到易水河畔时,想到当年的荆轲而写就。荆轲当年就在这条易水边辞别燕太子丹,怒发冲冠向秦去。昔日的英雄再没有回来,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凉。一个“寒”字道出了骆宾王心中的苦闷。

武则天废唐中宗而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素对武则天不满的骆宾王像当年的荆轲赴秦一样直奔扬州,一帮发誓要推翻武则天伪朝,恢复李家的天下的人聚集在一起,欲以扬州为基业来号召全国,彻底将武则天赶出朝廷。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骆宾王把他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对武则天的全部憎恨、对数年来沧桑岁月的所有积怨全部凝聚在笔端,以笔为剑,把积蓄了多年的满腔愤懑喷薄一空,写就了那篇气吞山河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也许是骆宾王的谢世之作,全篇大气磅礴,气象宏伟,极尽铺陈能事。从艺术上来说,当然是骈文中的极品,但就事实来看,不说有编造之嫌,至少也有夸大之意。

他将武则天比作秽乱宫闱、狐媚惑主的祸水,是“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之人,大唐在这女人的操纵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可谓字字血,声声泪,以激励全国军民共讨之,最后一句慷慨激昂的“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戛然而止,感召之音,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尽显“笔阵横扫千人军”的文采风流。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据说当时看到这篇檄文武女皇也佩服其才华不已,她甚至责问丞相“如此人才,未曾委以重任,宰相之过也!”大有当年曹操对待写檄文骂他的陈琳一样,如此胸襟,真不是天下一般女性所以比也。

徐敬业起兵之时,正是武则天如日中天之际,这次起兵如同一场闹剧般很快便草草收场,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不知去向。

对骆宾王的归宿,是被杀还是逃亡后隐居,后世猜测多多,说法多多,依据多多,野史中的论述不绝如缕,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按正史如《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被杀,且全家无一幸免,此为一说,再有是说事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据传徐敬业和骆宾王后来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说法记录在唐朝孟棨的《本事诗》中,后来还有了续诗宋之问的故事。当然还有说骆宾王知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了,便跳江自杀了。此说法记录在唐人所撰写的《朝野佥载》中。

因为此事实在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按目前主流的定义是采用《新唐书》的说法,,即“亡命不知所之。”来定义骆宾王的余生。

初唐四杰”的结局个个悲摧,王勃溺水后病亡,卢照邻病魔缠身,自投颍水而死,而杨炯也四十多岁就去世了,看来也是个短命之人,还就这骆宾王不知这最后的命运如何,如果真是出家后得以善终,也算是四杰中最好的结局了。骆宾王:激愤讨武曌,事败不知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