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天下男人一大抄

 jiangnany 2019-05-30

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好文章其实都是相似的。

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天下男人也是一大抄。男人也总是相似的,穿的相似,吃的相似,爱好也差不多。女人却各有不同,如女人的衣服一样千奇百样。女人心,大海针。

我有这样的感慨,全是因为我的朋友。他的一些想法,常常让我找到知音。我的想法也能在他那里找到验证。连结婚和孩子出生是同一天,我们都一样。造化该有多么神奇。

昨天朋友去护理院看望自己老父亲,中午回来,一个人笑眯眯的。我问:“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今天幸亏去护理院了,我父亲非常高兴,竟然流下眼泪。说好久没有看到我了。”

其实朋友前天还去看望他了,他就记不得了,老人的孤独可见一斑。

如果时光倒数几年,朋友父亲还是某商业公司副总经理,在当地颇有声望。朋友有时感叹,说:“人啊,真没劲。钱呢,有什么意思呢?”

前年,他老父亲突然召集几个子女开会,子女们不明所以,父亲何以如此郑重其事。等到一开会,才都忍不住好笑。

父亲说自己有多少存款,想把这笔钱分一下。老大多少,老二多少,老三多少,女儿多少。但子女家庭条件都比较好,没有人看得上老人那点钱,现在这些钱还存在大哥处。但现在他父亲不仅不记得自己有一笔钱,而且对于钱已经没有任何概念了,这有多么可悲。我们当初孜孜以求的东西,未必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生命的冬天一旦到来,就是彻底的凛冬,寒冷孤寂,所有人都没办法替代,只有你一个人独自上场,然后退场,消逝在时间无垠的荒野。

人有三次死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精神的死亡,最后一次是相关记忆的死亡。时间,会抹去我们所有的痕迹,当我们在孩子心里不再想起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彻底与这个世界的分离时刻。

残忍的是,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我曾经准备去看一下那个护理院,当有一天我母亲无法行动时,估计我也要走这条路。

不过,现在母亲太健康了,说话声音太大,简直就像吵架。吃饭的饭量惊吓人,吃了半天的酒席,全桌子都不吃饭了,她还能吃一大海碗。母亲现在85岁了。我觉得她再活20年没问题。

但我也再三提醒她,走路要当心,如果把腿摔坏,那就受罪了。我们是小老师,天天上班,谁来照顾呢?就算请人照顾,哪怕是亲戚也受不了她的脾气。

母亲向来都是强势的。印象中,我父亲总睡在床的那一边。天还没亮,母亲就蹬他,有时候不醒,就狠狠掐他。父亲就灰溜溜地起床,烧饭去了。包括刷锅洗碗,都是我父亲。

母亲好像就是洗衣服这一项工作。但事实上母亲很会做菜。农村里办酒席,喜欢请我母亲去张罗。但在家里,她就是不劳动。任我父亲胡乱来。父亲的眼睛不好,每每干了活,还要挨骂。那时候不懂,只知道幸灾乐祸。

母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做主,喜欢替代人拿主意。到了这个年龄,还不想放权。常常指点这个,评判那个,弄得鸡飞狗跳。

我就慢慢引导她。我说:“妈妈,你看你,那么相信基督教。基督教义要求与人为善,平平和和,不争吵,小声说话,你怎么就做不到呢?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她们和您老人家隔了好多代,您怎么能理解她们?她们又怎么能按照您所说的去做?如果都按照您的老黄历,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了,是不是?”

我妈很不耐烦,笑着说:“晓得了,晓得了。”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但我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变。”

我们几个做子女的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无语了。但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有了她,全家就能凝聚在一起。过年都能朝着一个地方跑。妈妈越长寿,证明我们上一代的基因越好,我们也就对健康越有信心。

然后朋友说起了他的母亲,声调都变了。他问我:“开东,你有没有卖过东西?”

我说:“没有。”他说:“我卖过。在街上卖过鸡蛋,卖过莲藕,还卖过鸡头米。走街串巷。”

他说,“我哪里好意思。但为了我妈妈,她太辛苦了。我愿意陪着她一起卖,减轻她的劳累,让她能早一点回家。有人看见我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就问我。当他们得知我是一个大学生,肃然起敬,很快我们的东西就卖完了。”

其实一个大学生卖东西,与东西本身质量并没有关系。但因为表达对大学生的敬重,东西就好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明星代言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个时代,大学生就是明星。

朋友说:“任何时候,我都不敢想我的母亲,不敢想,不能想,也不愿意想。只要一想起来,就要流泪。我常常开着车,开着开着,突然想起母亲,就控制不住,只好把车停下来,趴在方向盘上哭。”

我当时就石化了,因为这句话太感人了。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这句话。

一个农村妇女嫁给了一个有头有脸的公家人。一辈子胆战心惊,但又心怀侥幸。他母亲一生确实是太苦了。但她认准死理,发愤劳动,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用勤劳苦干弥补和丈夫的差距,一手把四个孩子拉扯成人。但遗憾的是,还是不被他父亲待见。这正是我朋友每每想起来都要难过伤心的缘由。

他母亲的努力从来就没有被父亲正视过,父亲从来都忽视了这一切,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指责。我想起了我的岳母,与朋友的母亲何其相似。

我深切感受到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但问题是,门庭改换了,户牖变化了呢?一切又要被重新审视、匹配,这才是我们上一代可悲的地方。

朋友的父亲现在在护理院里,他意识模糊,他可能忘记了他妻子当年是怎么照顾他的。如果老伴还在,他该有多么幸福。但现在,却只能在护理院里接受护工的帮助。看着落日,守株待兔,期待某个子女突然来临。

朋友说,母亲给他最大的教育是:“永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母亲自己就更是,即便是在重病期间,疼痛难忍,但她还是咬紧牙关,不发出一声呻吟,不给子女添麻烦。但她却一辈子不厌其烦,把最好的年华和爱给与了下一代。

不能写了,要流泪了,真想念父母啊。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