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药大剂量祥解

 美学中医 2019-05-30

中药超大剂量使用的历史
 《药典》主要提供药物的用药规范和安全有效用量范围,用量超过药典规定范围,可能引起毒副作用。依现代《药典》规定剂量为准,从中药的发展演变史可以推测出,中药超药典、超大剂量应用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便有“神农尝百草而知百毒”之记载,由此推测有过量服百草而致中毒反应的可能。春秋战国时代的非医学著作中,也有关于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文字记载,如《国语·郑语第十六》载“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所谓“瞑眩”,是指患者服药后接近于中毒的强烈反应,说明这一时期已有超大剂量用药的现象,并且以患者的反应性作为选择药物剂量及判断药物疗效的依据。《内经》中已经有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实例,如《灵枢》中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症的记载,该方中半夏剂量为五合,按照考证的度量衡折算,半夏折算重量约为42~65 g,超出了《药典》规定用量的上限。明代吴鞠通之《吴鞠通医案》中言半夏“一两降逆,二两安眠”之说,亦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说明半夏用以治疗失眠症时是超大剂量应用。

1、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必煎这么久了,用时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死亡的。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
2、生地:凉血,极量800克。
3、枣仁:安眠,最大180克。
4、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9克,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高达30克以上。
5、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
6、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
7、茯苓:渗顽水500克。
8、猪苓:消浮肿120克。
9、土茯苓:解毒240克,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10、赤芍:疗急黄120克起。
11、芦根:降温120克无虑。
12、葛根:降糖3两(旧制)无毒。
13、桔梗:治咽1两(旧制)安全。
14、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15、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经验是用3-6克)。
16、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17、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18、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9、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20、川芎:《药典》中规定每日剂量为为3~9克。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小品方》中以单味川芎治疗妇人崩漏,每日剂量用至八两,折合公制115.36克,也明显是属于超大剂量应用。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21、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22、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23、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降糖迅速.
24、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25、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26、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27、萆薢: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28、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29、薏米:30g以上治关节痛。
30、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31、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
32、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33、代赭石: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34、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35、大黄:1~5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36、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37、附子: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38、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39、半夏:止呕、除湿10~15g。开胃15~30g。安神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40、浙贝母: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41、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42、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43、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44、苍术、麻黄: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0g:10g,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苍术四倍于麻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45、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46、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47、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会引起不良反应;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

48、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49、夏枯草: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50、三棱:为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51、升麻: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
52、黄芩:《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57.68克,显然已大大超出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剂量一般为每日30~45克。

一些医生、患者求愈心切,认为药物用量越大,疗效越好;个别年轻医生缺乏临床用药经验,往往具有从众心理,别人用量偏大,自己也偏大。一些医生在用药时有这样的现象:汤剂中含有川乌、草乌, 另配成药虎力散(也含有草乌) ;汤剂中有生大黄, 另配成药妇炎消胶囊(也含有生大黄) 等等。由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不在同一张处方上开具, 而且往往也不在同一个药房调配, 所以, 这样的重复用药导致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很难被药师发现。这也是患者超剂量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辨症用药需精准,量该大则大,量该少则少。切勿盲目照办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