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核心要点(二) 三、文化传承:(7条) 1.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变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2.继承和发展关系:继中发,发中继,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享用者。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制度更替、科技、思想、教育) 社会制度更替,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有力地促进文化进步。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使传播手段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自身发展。 ★教育是个人素养提升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4.传统文化特点(继承稳定民族):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要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 反对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错误做法。 四、文化创新:(6条) 1.原因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 2.途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主体是人民群众,关注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五、文化精髓:(10条)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的特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3.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纽带支柱动力魂) 4.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5.中华文化可以增强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体现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 6.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激励中华儿女奋斗(作用) 7.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8.★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自信。 9.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特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气。 10.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六、文化强国:(10条)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的引领作用。 2.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大力发展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3.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5.坚持马克思主义,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文化自信原因: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强大力量。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10自信来源: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特实践,对自身文化价值、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 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①通过一定物质载体,营造文化环境和活动,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通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⑦坚持核心价值观,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综合认识教育(科技)的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修四 29条 1物决意反。 意识作用: ①认识世界(目的计划,选择创造) ②改造世界(正确推动,错误阻碍) ③调控生理。 方法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先进推动,落后阻碍)。 3★价值观作用: ①对认识改造世界活动有导向作用; ②是人生的向导。 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先判断后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最高价值标准)。 5★创造价值: 劳动奉献,个人社会相统一,砥砺自我。 6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基础),认识反作用(正误)实践。 7★普特:普寓特,特不离普。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8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9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是各项事业胜利的保证。 群众观:相信人民群众,全心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其内容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群来群去。 10群众路线是我党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 12矛盾是对立统一。属性:同一,斗争 13主矛次矛:主决,次从,双方依影转。抓主理次。 14矛盾主次方:主方主导,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矛的主要方面决定,双方依斥转。重视主方,不忽视次方。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一切从实际出发。尊规、发主、二结合 规律是固本必稳的联系。是客观普遍,不创不灭。要按规律办事。 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7真理:客观、条件、具体。追求真理:反复、无限、上升 18联系:普、客、多。 19整体部分:整体统率,部分影响。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二者都要重视。 20系统优化方法:整、序、优,综合思维认识事物。 21发展实质:前进上升,新生旧灭。方法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促进新事物发展。 22前光道曲:前途光明要有信心,道路曲折要做好准备。 23量备质果:总从量变开始,量变是准备,质变是结果。重视量变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24辩证否定实质:扬弃。本质是批判、革命、创新,要做到三敢(突破陈规,破除落后,寻找新路) 2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 2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略) 检查下自己认全没有 必修一、与企业有关的常用金句: 1战 2资 3市 4降 5生 6创 7就 8调 9实 10进 11对 12拉 13供 必修二 主体(公民、政府、党) 主体:国家人民(公民)★10条 1.性质: 2.特点: 3.权利: 基本的 基础和标志 方式,表现 4 义务: 5.原则: 6.途径: 7.要求: 主体:政府 ★8条 1、性质: 2、职能: 3、作用: 4、宗旨: 5、原则:体现在 6、理由 (1)根本原因 (2)必要性: (3)意义: 7、坚持: 8、决策: ①完善 ②增强 ③确保 主体:党★ 11条 1.来源: 2.地位: 3.特征;优势;力量;意志 4.性质: 5.宗旨: 6.执政方式: 7.领导方式: 8.指导思想: 9.执政理念: 10.三大作用。 11.如何领导? (1)政治站位,提高认识; (2)遵循规律,稳中求进; (3)开放包容,回应民众; (4)自身建设,提高水平。 必修三 一、文化作用:社会-育人(12条) 对社会的作用 1.力量,影响。 2.先进,落后。 3.影响交融 4.二个越来越重要。 5.方向保证、动力、智力。 6.产品,载体 7.创、获、享 8.相对独立性 对人作用(育人) 1来自于 ①环境 ②活动 2表现在 ①交往 ②实认思 3影响的特点: 4.塑造人 ①丰;②增;③促 三、文化传承:(7条) 1.适应,推动 2.关系: 3.影响因素 更替,批判,促进。 ★科技是。根本变革。 思想先导,促进。 ★教育是基石,基、先、全作用。 4.传统文化特点 5.态度: 6.发挥,克服 7.反对 五、文化精髓:(10条) 1.特点 2.内涵: 3.纽支动魂 4.体现 5.增强,体现 6.原因: 作用 7.爱特点: 8.★弘扬 9.底气 10.构筑,指引。 六、文化强国:(10条) 1.引领作用 2.辨别,发展 3.统一 4.★推动__转化和__发展,彰显 5.主导权和话语权 6.内化,外化 7.★挖掘,结合。 8.培育 9自信原因: 10自信来源: 教育(科技)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必修四 1物意 2存意 3★价作用: 4★价判选 5★创造 6实认 7★普特:。 8主体,创造者 9保证 群众观: 群众路线: 10群众路线意义 11源泉动力。 12矛盾含义 13主次矛: 14主次方: 15具问具析。灵魂。基础,关键。 16创新 17从实际出发 18实践特点 19真理: 追求(认识)真理: 20联系: 21整部: 22系统优化: 23发展实质: 24前光道曲: 25量备质果: 26辩否实质:本质: 27创新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必一,经济 (要有总分的思维) 一,遇到图表题时: 1横向看差距(谁比谁多了提高了) 2纵向看发展(谁比谁好了) 3别忘了注解(将注解小字概括抄有分) 4将上述点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