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大叔 这里,首先讲一个三国时期的故事:公元219年,曹操率军攻打蜀军。部队驻扎在斜谷界上,因为前面有马超的人马挡住,前进不得,想要收兵,又怕被蜀兵耻笑。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部将夏侯惇进来请示:“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曹操看见刚才厨师送来的鸡汤里有鸡肋,便随口回答:“鸡肋!”行军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就叫士兵赶快收拾行装,准备回去。果然不多久,曹操下令退兵回云。当他知道杨修能准确地猜测出他的用意,便以“制造谣言,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了。(备注:本故事取自网络)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杨修之死,是因为他的太聪明,让曹操不爽,所以,曹操才借机杀了杨修,这就是典型的“过于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故事。而在我们身边,的的确确也有一些人,非常聪明,但是,他们却因为聪明过了头,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坏事。特别是在这几个方面,我们可要注意避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表现得过于聪明,误入歧途,从而被人嫌弃,甚至攻击,最后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个方面:过于敏锐地洞察到他人的心机,并且还说了出来。 做人,要想在为人处世中,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懂得聪明一点。但是,聪明不能够过头,要懂得稳住自己,用自己的城府和心机,甚至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心态,去看破事件的真相,去捕捉他人的心机。而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聪明过头。他们知道,有些事情,即使自己洞察了人心,了解了事件的真相,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他人的所思所想都说出来。 因为,一来,我们说了出来,没有经过人家的容许,他人会不高兴;二来,我们一旦说出他人的心机,那么,对方肯定会对我们起了戒心,认为他们已经被我们看透了,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戒备和远离,有的甚至还想方设法地找些对策来攻击我们。到了最后,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吃亏的,自然是我们的了。所以,一个人,如果敏锐地洞察到了他人的心机,一定要懂得守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轻易说出来,才是最好的。 第二个方面:过于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一个过于聪明的人,智商很高,判断事务的真相,乃至解决事情的方式方法,都会与众不同。很多事情,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比较简单的一件事,但是,过于聪明的人,往往会有情商捉急的表现。就像杨修一样,一察觉到了曹操的心机,就急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后,实在是糟糕透了。所以,一个人,在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中,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见解,要记住先不要急切地表达出来,而是要懂得先放一放。等在众人之中的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或者职务比我们高的人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再恰当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比较合理。 当然,那些职务或者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也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往往会让我们先发言,我们再表达自己的见解,却不会迎来他们的反感。相反,他们更会看中我们独到的见解,采用我们合理的建议。否则的话,我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却不管不问地急切地表达出来,在很多时候,会引来他们的反感,最后,我们会被他们冷落,边缘化,那样的话,我们的发展前景就堪忧,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大不大小的坏事啊,我们要尽量避免。 第三个方面:过于厉害地取走所有的利益,不留一点余地给别人。 一个过于聪明的人,在利益面前,往往是非常有想法的。他们在遇到属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使用最佳的手段,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他们也懂得用自己的言行,来让自己的利益,统统划归为自己所有,即使有些可有可无的利益,甚至是他人的小利益,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得到,去拥有。这样的人,看似聪明,其实,却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做生意都知道要先学会“让利”,才会“盈利”,同样,人生也要学会让利,才会盈利。 而人生懂得“让利”,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有好处,对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同样有好处。做人做事,在利益方面,如果我们不懂得“让利”,只想一个人从中获利,那么,渐渐地,大家就会选择远离这些利益渠道,剩下我们一个人孤家寡人,那么,利益派送方自然也不会再派发什么利益给我们的了。所以,做人做事,如果过于厉害地取走所有的利益,不留一点余地给别人,那么,留给我们的不是大利益,而是一无所有,这样的话,我们的坏事就来了。 朋友们,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人,表现得太聪明呢?这些过于聪明的人,你们对他们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个人过于聪明,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