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事件图解大汉疆域变化

 红叶12kssjczw9 2019-05-30

汉朝(前202—8年,25—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汉代因尚火德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又称刘汉。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与刘邦。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公元前206年

同年五月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八月率军出蜀伐楚,乘机进入关中,楚汉战争爆发。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汉王刘邦投降。之后几个月,刘邦遣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这样,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废丘之外全部归汉。

前205-前203

后刘邦韩信兵分两路作战。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灭魏国;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国,生擒相国夏说,代亡;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背水设阵,大败20万赵军,斩杀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一举灭亡赵国。随之采纳赵国降将李左车建议,乘势不战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国。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十二月,汉军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是夜项羽率800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至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境内)时,仅剩下28骑,项羽自度难以脱身,却依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逃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时,乌江亭长力劝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前202年炎汉开国

同年年底俘燕王臧荼。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

前154年七国之乱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上削弱诸侯,加强集权;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攘夷拓土(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北破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外交上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但汉武帝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又造成了巫蛊之祸,晚年不再穷兵黩武,挽救经济。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前99年汉武雄风

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和汉宣帝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至汉元帝三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

前60年置西域都护府

汉宣帝死后的几任皇帝均无才能,汉元帝柔仁好儒,汉成帝好女色,汉哀帝有断袖之癖,最终导致政权落入外戚王氏手中。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刘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8年 新莽篡汉

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但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各地农民起义,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

公元20年

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室宗亲刘秀同年在鄗县之南称帝,诛杀刘玄,登基称帝,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后又消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36年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国力恢复期,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六年(73年),汉明帝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据伊吾,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汉和帝在位期间,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史称燕然勒功。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次率军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主力,北匈奴仓皇逃窜不知所踪。

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于永平十二年(69年)内附中国,汉明帝于其地设永昌郡,初步奠定了中国对整个云南的统治,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融入中国。

公元91年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窦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帝重用郑众、蔡伦等贤宦,故《后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

105年汉和帝病逝后,汉朝逐渐被外戚和宦官所把持,朝政日益腐败。朝臣、宦官、外戚反复争斗,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此时已经有名分而无实际权力。

最终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如有错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后期还会为大家准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势力分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