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研究表明月球主要由古地球岩浆构成

 现代后山人 2019-05-30

参考消息网5月5日报道 美媒称,没有人真的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最流行的理论“大碰撞说”似乎与现代观测到的月球化学成分并不相符。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30日报道,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在假说中加入岩浆海的概念来解决这一有关月球形成过程的矛盾。

这项新研究以“大碰撞说”的标准版本为开端,内容大致如下:大约在45亿年前,当太阳系中还布满新生行星时,一块逃离的大小与火星相当的岩石在金星附近拐错了弯,与仍在形成中的地球相撞。接下来的理论是这样的:这块岩石撞击后的碎片,连同地球上被撞下来的一些破碎物质,聚集在地球的轨道上,最终变成月球。

研究人员对这一古老撞击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后发现,如果月球真是这样形成的,那么构成月球的大多数物质就必须来自撞向地球的那块岩石。但研究人员发现,地球和月球的化学成分几乎完全相同。那么,月球的主要成分怎么可能同时既是地球物质,又不是地球物质呢?必须放弃其中一样。

新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试图通过将大碰撞的时间定在太阳形成后约5000万年来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年轻的地球表面可能被深达1500公里的岩浆海所覆盖。在一系列计算机模拟中,研究人员将一颗岩石原行星扔入被岩浆包裹的地球,然后观察岩浆海溅出巨大的岩浆“臂”飞入太空。

由于受到撞击的岩浆的温度比原行星的岩石状物质的温度要高得多,这就导致岩浆飞入太空后体积膨胀。研究人员称,一开始,溅起的岩浆沿地球轨道追在原行星的碎片之后,但很快就追上了它们。尽管原行星的大多数碎片最终落入了地球炙热的岩浆海中,但由岩浆物质构成的巨大云团一直停留在轨道上,最终凝聚成了月球。模拟的结果是,在最终形成的月球中,来自地球的物质所占的比例要比之前的研究结果高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