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安新区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复合人才

 昵称52580869 2019-05-3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让“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各自发挥最大优势,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在贵安新区,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特色,突出产教融合重点专业,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找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契合点,从而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

一起走进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和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产”“教”深度融合的。

贵安新区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复合人才

实训课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

贵安新区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复合人才

认真实训的学生们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建设实训基地 创新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有着自己的特色。前段时间,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与包括贵州起点鹰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签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是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为此,学校专门制订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实习基地数量、规模、环境、设施条件等都作了具体要求。如:建立实习基地需有稳定的场所、实习指导人员队伍和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安全卫生保障和劳动保护等条件;实习基地的共建单位应优先考虑具备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启迪和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项目,能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单位;校外实习基地应满足学生食宿方面的基本要求等。

在此基础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从“结果”考核向“过程”倾斜,使学生认真对待实践中的每个环节。根据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实训基地,只是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培养人才的众多举措之一。

据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教学实践科老师吕冰亚介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日常专业教学中,构建了学科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并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各专业广搭学生自主研学平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理论与方法的教育,持续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活动等,丰富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的创业训练活动,使学生具有自主研学的机会并获得学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除了在实训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之外,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还秉持“依托优秀资源,延揽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理念,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开发支撑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路,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社会信赖、民族团结、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校政、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正是因为注重学生的实训能力,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贵安新区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复合人才

每年,都有众多学子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服务社会。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立足新区服务社会 特色办学优质发展

成立大数据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与新区企业互动交流……作为职业类院校,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得相当有特色。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覃少安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以及给企业输送有用之人,学校首先在专业设置上就以立足新区、服务新区为指导思想。为此,学校不断更新专业设置,淘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新增契合贵安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在2016年率先在全省职业类院校设立大数据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通讯类专业等。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学校与华为合作,建立华为大数据学院,设置计大系,为贵安新区培养大数据人才。如今第一批学生已学成毕业,即将走上各个岗位,助力大数据发展。

在物流专业方面,学校与京东签订实训合作协议,规定每个月京东的专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上课,学生每个学期也会前往企业实习。这样,学生可以尽早了解企业的文化、技术操作流程以及专业领域知识,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出课堂前移的模式,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放在实训车间里进行。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通过实训操作加深印象和提高动手能力。

学校与富士康、三大运营商等企业签订了实训合作协议。这样,不仅学生参加系统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更多,企业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校企实现资源共享。

为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学校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联合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企业——贵州贵安新区东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通过高契合度、高标准、高速度的“三高”培养模式,不少学员掌握了智能制造企业所需要的TP气动技术、MPS机电一体化技术、SIEMENS PLC控制技术等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技能。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学校与贵州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之间。学校开设了订单班,公司技术人员每隔两周会来学校,为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学生每半年也要去公司实习一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既能学到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得到上机学习机会,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不仅如此,学校还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学生岗前综合技能培训。课程涵盖创业专题讲座、团建及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理论培训、气动技术专项技能提升、SIEMENS PLC控制技术及硬件组态专项技能提升、MPS模块化生产系统认知、创新创业实训等。

覃少安表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形式和活动,学生有了就业机会,企业有了可用之人,可谓两全其美。

三方联动推进 产教融合深入

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贵安新区已为各高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浓厚的教学氛围。而新区产业的不断发展,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就业等众多机会。

贵安新区的企业也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积极与高校展开交流合作,在为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的同时,也为学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就业机会。

贵安新区区域内各高校,也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创新类课堂体系的研发,为人才走向社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切实促进产教融合。

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联动发力,相信在贵安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将长久发挥作用,人才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产业也必将得以优化升级。(文/ 曾瑶 王婉 图/ 刘先诚 谢佳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