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旗袍小镇是我心中的舞台——专访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

 吴越尽说 2019-05-30

旗袍小镇是我心中的舞台

——专访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


作者: 韦利红



《人约黄昏后》剧照。


      “一起看过璀璨星光,一起望过无瑕月光。可我心中最美的,是初次见到你的模样……”一曲《我一直在这里》,袅袅婷婷中,醉美了旗袍小镇。李玉刚先生的柔柔歌声还在小镇上空萦绕,5月9日晚上,他又一次来到这里,走进他在吴江的“家”——“玉空间”。此次随他同行的,还有他的摄制团队。拍摄短片《人约黄昏后》是他此行要做的事。

      15日下午,在“玉空间”泛着竹香的茶室内,李玉刚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关于舞台—— “不在大小,在于我内心的感受”


      2009年赴悉尼歌剧院举行《盛世霓裳》个人演唱会;2012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演绎《新贵妃醉酒》;2013年亮相央视春晚演唱《嫦娥》……从世界舞台到央视舞台,李玉刚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定格。

      于绚烂多姿中转身,他看到了旗袍小镇,并且钟爱小镇的舞台。他说:“舞台不在大小,在于我内心的感受。悉尼、央视与旗袍小镇,都是我心中的舞台。我的内心装着吴江和旗袍小镇。”

      到吴江,将“玉空间”落户旗袍小镇,李玉刚将之归结为“缘分所至”。他介绍,他与吴江的渊源由来已久,18岁离开家乡吉林后,他便到全国各地打工、演出,曾在2004年到过吴江。而再次到吴江,却是10多年后的2016年。这一来,就有了永久的牵挂,他把吴江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

      “那时,旗袍小镇刚刚启动建设。吴江区的领导到我北京的'玉空间’考察,我们相谈甚欢,都怀有要振兴丝绸文化、旗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我因此欣然受邀,成为了旗袍小镇的文化大使,并决定在吴江建一个'玉空间’。”


关于“玉空间”—— “普及传统文化,传导文化价值”


      2016年以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旗袍小镇“玉空间”于今年5月华丽绽放。它静静地立在小镇广场的西北侧,伴着小桥流水中氤氲的雾气,如梦如幻。

      “玉空间”内有很多宝贝:镀金镀银的莲叶莲蓬、形态各异的琉璃摆饰、高飞的孔雀雕塑以及传统乐器箜篌等,这些都是李玉刚的心爱之物。他说,他之所以把这些价值不菲的物品放在旗袍小镇,是期待能在吴江的这个“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传统文化的价值。未来,他还会把更多东西放到这里,像北京的“玉空间”那样,做成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供大家参看。

      “我希望'玉空间’能成为旗袍小镇的一个支点,释放出更多的人文价值。”谈及对“玉空间”的打造,李玉刚认为,将更多关注女性,未来10年,舞台艺术的雅集、传统文化的普及都是他要做的,而且是不遗余力要做好的。


关于《人约黄昏后》—— 一部关于旗袍文化的艺术短片


      这次再回“玉空间”,是李玉刚想在吴江拍摄完成他的艺术短片《人约黄昏后》。除了东太湖边的一些外景地,旗袍小镇自然是他取景的重要场所,也是他在短片中浓墨重彩表达的“故事”发生地。

      他告诉记者,片子时长大约25分钟,讲述的是一个裁缝和9个旗袍女人的故事,这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片子,旨在记录和传承旗袍文化。近几年,为了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养,李玉刚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进修班,并将于今年7月毕业,所以这部艺术短片还是他的毕业作品。对其,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希望能拍出唯美的风景、独特的风情与动人的剧情。

      “当然,我更想去参与一些国际电影节上的评选活动,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创作、拍摄与表演水平。”李玉刚说,如果一切顺利,这部短片有望在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关于梦想—— “要心存美好,坚忍不拔地前行”


      李玉刚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他说这是一个比吴江要小一些的城市。1997年,他从家乡走出,为了谋生,辗转各地,经历了颇多的曲折,如今回忆起来,却是嫣然一笑:“人的格局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当很多事情经历后才会明白:困难原来也是如此的美好。”

      早年的李玉刚日子很清贫,他曾经梦想,能用一生的奋斗去摆脱贫困。正是这样的梦想激励了他,让他在遭遇困难时心中依然有美好的希望。

      “我是个很真诚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更谈不上做了多大的事。但人生的每一步都要无愧于心。只要心存美好,坚忍不拔地前行,就能实现梦想。”这是李玉刚的人生感悟,也是他想告诉“粉丝”们的心灵独白。

      2019-05-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