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协; 生卒时间:公元181年——公元234年,享年53岁,岁数位居东汉皇帝中第二,仅次于光武帝刘秀,一头一尾比较长寿,但这个确是傀儡皇帝。中间可以有作为的全是短命的,难道真的是天意? 在位时间:31年,也不知道是曹操忍了这么久没篡呢,还是汉献帝忍了这么久没让。 出身:汉灵帝次子,先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如何上位:因其比起哥哥刘辩有才,被董卓强攀亲戚,由董卓废了他的哥哥,立他为帝。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悲催生活。 如何死的:皇位禅让给曹丕十三年后才死,连曹丕都已经死了。等刘协去世时已经是曹操的孙子曹睿在位了。曹睿亲自率群臣哭祭这位前皇帝,并按天子礼仪下葬,算是有个善终。 帝号含义:孝献皇帝,史称汉献帝,这都是曹操的孙子曹睿做皇帝时给封的了,献,献出皇位的意思。 年号含义:建安,是一个寓意很好的年号,历经多个权臣都没有变化。主要在意一个安字,平安,天下太平,安居乐业,就是最高的理想。在战乱时期,确实所安定、安全,确实所有人的理想。 主要辅助大臣:董卓、曹操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一个真正的傀儡皇帝,除了别逼上位外,还是被逼让位,都是其他人做主的。 对历史的影响: 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算是一件对历史的贡献吧,反正这事他们老刘家经常干的。而且这种情况也是他们老刘家的皇帝自己天天下罪己诏,丢失了名分大义和民心,让天下臣民都相信汉朝确实气数已尽,该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生平: 189年,汉灵帝去世,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各方势力都想掌控新皇帝和朝廷,保障自己生命和财产安全。 经过一番混战后,董卓先声夺人,抢先一步到达京城,并通过武力威胁,成功废了刘协的哥哥刘辩,改立刘协。刘协被迫当上了皇帝,又一个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登上皇位的人。东汉皇朝的皇位传承真的千奇百怪,有娶媳妇当上皇帝的,有以废太子当上皇帝的,也有以废太子的儿子当上皇帝的。一个皇朝,在政治制度发展不成熟、权力传承和交接模式不确定的情况下,国家混乱,简直就是常态,也是噩梦。所以,一套保证权力交接、确保权力有序传承的机制和威慑力量是多么的必要。 这次的废立皇帝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朝廷两大势力就是掌握了一定军权的何氏何进和宦官出身的西园校尉头领,汉灵帝的亲信,也是为掣肘何进而提拔的人——蹇(jiǎn)硕。也因为汉灵帝一直不喜欢何皇后生的大儿子刘辩,多次想立二儿子刘协为太子,但没有办成。所以,临死时将刘协托付给蹇硕,防止被何家人害死,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就是被何皇后害死的,只不过在宦官曹节的求情和何家势力的背景下,汉灵帝没办法追究而已。这个皇帝也是够憋屈的,心爱的女人被人杀了都没办法处理。 汉灵帝死后,太子刘辩上位,何皇后被尊为太后,何进的地位就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蹇硕就是他最大的威胁和对手。蹇硕其实在汉灵帝死后就立即想除掉何进,然后立刘协为帝的。但在传唤何进入宫准备动手时,在宫门外被何进识破阴谋,后来何进一直不再进宫,蹇硕失去机会。 然后刘辩登基后,何进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对蹇硕更加厌恶,蹇硕也在谋划如何对付这个老对手,双方都在不断的筹划除掉对方。没过几天,袁绍出场了,他通过关系买通何进的门人,劝说何进发兵铲除宦官势力,恢复汉朝朗朗乾坤。所以何进和开始心动,计划铲除宦官势力、独掌大权。在这样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蹇硕率先行动,写信给其他几位中常侍准备动手,但历史上又一次因书信泄密导致失败、并赔上性命的事发生了。可见保密的重要性,为什么现在的区块链技术这么热门,信息安全很重要啊。 何进一发现蹇硕想要动手了,就抢先行动,突然命令黄门宦官抓捕蹇硕,并将他处死,还收服了蹇硕掌握的禁军,具体过程无法得知,毕竟已经太久远了。何进成功实现了一家独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美梦。但他还是听信了袁绍的劝告,认为天下这么乱,全是因为宦官的罪过,必须要全部清理干净。因此多次与袁绍谋划彻底清除宦官,还联络各地诸侯派兵支援京师的行动。董卓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发兵京城的。何进的谋臣,三国名人陈琳想劝住何进勾结诸侯的想法,但没没有成功。而且他的清除计划在何太后的阻拦下一直没办法实施。 这一拖之下,何进的各种计划也泄密了,包括他要彻底铲除宦官、还要地方诛杀宦官的家族等等,宦官们大为恐慌,所以发起绝地反击。估计何进也是太大意了,在一次进宫劝说何太后同意他的清除计划时,被十几个太监在宫内斩杀,成为一个屈死鬼。这种死法对一个常年征战,而且屡立战功的将军加权臣来说,真的是够窝囊的。 何进死后,同党袁绍一看形势不妙,再不反抗下一个被杀的可能就是他了。所以在这种乱局之中,第一时间联合何进下属,纠集了一队兵马,以勤王为由冲入皇宫,一夜之间斩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彻底被清除。偏偏在混乱之中,几个中常侍挟持着皇帝刘辩逃出皇宫,在城外的路上遇到董卓带队的军队,皇帝和太监都吓的瑟瑟发抖。据说董卓一下子就不喜欢这个皇帝了。 后来尚书卢植带着人马追上来,杀死了几个宦官,将皇帝刘辩接回皇宫。但京城洛阳已经被董卓的军队控制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基本上和《三国演义》里说的一样了。董卓因为不喜欢这个在军队面前瑟瑟发抖、连话都不会说,在皇宫又举止轻佻的皇帝。再加上董卓自认和太后董太后是一家人,而刘协又比刘辩聪明、稳重,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所以想立刘协为帝。董卓自认为和董太后、刘协是一家人,自己人。想法还是很单纯的。 经过几次和大臣们商议,都没有得到支持,反对人还很多,董卓这个大老粗一怒之下,以武力相逼,终于完成让刘协当皇帝的想法。也不知道刘协是否愿意,但不管愿意与否,这个傀儡皇帝,从其出生就基本是注定了的。谁都没有办法逃脱大势的限制和约束,命运面前,个人更多的是屈服。 这么多事情,都发生汉灵帝死的这一年。 说说董卓其人,他出生在颍川,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三国多少名人都出自这里,另外一个就是南阳,帝乡,光武帝刘秀的故乡,豪门大族多,所以读书的人多,人才自然也就多。但董卓却在凉州成长和发迹。年轻时好结交羌人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和他们有很好的交情。有一段时间,年轻时的董卓回乡种田,这些首领就来看他,董卓非常大方,杀牛款待他们,深得这些首领的信任。而且董卓个人孔武有力,是个当兵打仗的好材料。所以他加入军队,讨伐过羌人,镇压过黄巾军,建立一定的功勋,是用实力打出的名堂。 后来在陇西郡负责治安,成为官吏的一员,在一次匈奴寇边时,领兵出击,斩首千级。之后又协助张奂镇压鲜卑叛乱、幽州凉州等起义,凭军功很快升任张奂的军司马,估计相当于师长之类的可以单独领兵的将领。这也为董卓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地方动乱增加,董卓不断高升,从州郡校尉、到刺史、到东中郎将,最后进入朝廷为将,不再属于地方官。之后又开始成为皇甫嵩副将,一起讨伐凉州叛军。还被封为“斄lí tái乡侯”,成功从中层逆袭为高阶人士。 在汉灵帝去世前,董卓已经被皇帝任命为并州牧,是当时天下四个州牧之一。任命后,皇帝下旨让他交出禁军军权,但被董卓拒绝了,说军队已经跟着他这么久了,有感情了,不舍得,然后就带着军队上任去了。本来州牧就被汉灵帝放权,有军事、财政、人事、行政的全套权力了,还带上禁军,基本就是最大的军阀了。也怪不得他是第一时间趁乱赶到京城,控制局势。所有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董卓在历史最坏的污点两个,一个是废了刘辩这个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这是天下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导火索,也是各路军阀、豪族、太守们的最佳借口。他们能够割据地方,应该十二分感谢董卓。没有董卓这一出,谁不敢公开的拥兵自立,更加不敢大规模的招兵、然后借口讨伐他人扩大地盘。 像袁绍、曹操之流,本来就是朝廷的八校尉之一,位置远没有董卓高。如果董卓好好的呆在洛阳,不废立皇帝,就做一个权臣。其他人谁也不好招兵买马,到处抢地盘,还要包围京师。最后成就曹操他们的霸业。 董卓第二个罪行就行一把火烧掉了洛阳,挟持皇帝迁都长安。在迁都过程中,除了放火,还强制洛阳富户随同迁居,还有就是抢掠洛阳、奸淫宫女、挖掘皇陵等以收刮财富。这些事情无论真假,在《三国演义》里都有大量的描述。董卓简直就成了千古第一恶人,所以他最后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但从军事角度来看,董卓迁都又是必然,因为在洛阳,他就是一个外来户,虽然拥有军队,一不小心可能还是会掉脑袋。所以,为了长久计,迁都是必然的,董卓可以从一个普通人奋斗到太守,州牧,守牧一方的诸侯,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就算是迁都去了长安,一个他比较能控制,一个他重新布局的地方,最后还是被人干掉了,可见权力带来的凶险。如果他不迁都,可能死得更快。 那么,迁都就迁都了,为什么要一把火烧掉洛阳,还要逼人迁居呢?很简单,因为如果留一个完整的洛阳在那里,其他诸侯第二天就能找一个刘氏后裔登基为帝,然后一班文官大臣都是现成的。董卓挟持了一个刘协有什么用?还要分心照顾他,那还不如不迁都。 所以,董卓这个聪明人是看得很清楚,也有大的野心和机会,他是已经计划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是必然的、迁移人口和毁掉洛阳也是必然的。至于其他的收刮财富,也是必然的,因为军队需要钱、迁都需要钱、重建长安也需要钱,朝廷是早就没钱的了,那么只能在洛阳这个天下中心城市里面刮地皮了,反正这个城市是不要的了。 从这里也可以联想到秦末项羽为什么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因为项羽从来没有想过在咸阳称帝,他是要衣锦还乡,回楚地称霸王的。所以不能留下这么完整的基础设施,给其他竞争对手捡现成的。到头来反而威胁自己。 董卓的所谓暴行,在战乱期间,甚至在宦官当政、曹操控制时期相比,其实没有太过分。在当时来说,谁都做过这种事情,只不过董卓失败太快,被后来写历史的憎恨而已。无论哪个年代,战争最大的伤害者,永远都是普通人,千万别相信战争的正义和所谓的荣耀,更加不要支持以任何理由发起战争的人。 汉献帝到这里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后来在曹操控制期间,几次想摆脱曹操的控制,甚至还赔上了皇后的性命,最终也没有成功。可以说汉朝走到这个地步,无非是它的体制、法律、文化、军事、政治制度等,都已经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了。覆灭是不可挽回的事情,就算汉献帝能摆脱曹操,投靠刘备,他还是一样的下场,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刘协育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被曹操杀害。一生共两个皇后,一个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伏皇后,因其父策划谋杀曹操,泄密后全家被曹操杀死。然后的事情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协,被封为皇后,后来曹操还有两个女儿也嫁给了刘协,被封为夫人,一共三个女儿都给了刘协。别以为曹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可随时处理皇帝,事实却是他要用三个女儿去加强和皇帝关系,君臣大义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曹操身上。 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敢下决心篡女婿的皇位,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强势的外戚的而已。外戚在汉朝来说,简直就是常态,好几个比曹操厉害,废立皇帝、鸠杀皇帝、废立皇后、逼迫皇后自杀的都有,霍光、窦武、梁翼等,那个干的比曹操少?曹操就是被《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黑的够呛。记住,《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史书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