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惟善为宝,则笃其庆。(草场五条25号,湖南宝庆会馆) 二: 长治久安经纶盛世,春华秋实黼黻皇猷。(粉房琉璃街69号,老31号,广东廉钦会馆) 三: 黄龙驾雲腾滄海,紫凤矫翮凌清霄。(粉房琉璃街83号,老37号,湖南长沙会馆) 四: 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銮庆胡同14号) 五: 古国文明盛,新民进化多。(草场八条25号) 六: 孝悌家声传两晋,文章德业着三槐。(草场八条8号) 七: 颍水瀠洄绵世澤,川原缭绕映春暉。(草场头条3号) 八: 厚德家声振,積善世澤绵。(銮庆胡同19号) 九: 事业震寰宇,经营照世界。(长巷头条58号) 好就先摘录这几幅。 第一幅,会馆门联,有图为证,下联“则笃其庆”。(如最后一字“人”是为误) 第二,三幅,也是会馆联,可更有气势和特色。读书人进京赶考,那愿望——春华秋实。那张狂——敢比皇袍上的斑纹。黄龙,紫凤都是图腾,以祥瑞之物堪比。 第四幅,也似会馆联,至少读书人家,当时未证,不敢定说了。 第五幅,最有意思味道。这应是民国时期的,讲文明久远,更讲新民进化。这“新民”使我想起新民会,新生活。只是联想,不敢肯定其时代背景和主人表意。若单纯看,好联! 第六,第七幅,就都与主人郡望,祖籍有关了,且多处用典,透着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就不必多说了。据当时记载,都似买卖人家,有钱庄铺一类。 第九幅,那年间的国人就有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了。 还有一幅会馆联: 阳春承帝泽,平昔萃人文。(以前说过,把实物照片晒一下) 这明显是藏头联,指的就是现在刘老根大舞台那处,阳平会馆。这处会馆叫阳平会馆,实证在这。其实,彻底了解一下,叫平阳会馆也无不可,据为山西太原府辖阳曲,平定两个县的合馆,各取一字,不分先后。 北京这地界,这门联的文化含意可深了去啦!不只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了。 再回头看压头题图上这幅门联,还真有些讲究。我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槐树的图腾崇拜,槐树是及第吉照,祥瑞像征。“槐华衍庆”,“树德滋荣“,一副藏头联,寄托着院主人期希”槐树“僻荫护佑的美好愿望。 关于门联的运用,还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多是一般殷实人家的如意小门上才用。谁见王府大门上有用的?!连大户官富人家也不用,反而显得低调了。这些人家院子大,房子多,廊柱更多,有的是地悬挂楹联,门扇上用门联,反倒小气,与主人身份不符。 会馆用门联,是一种特殊情况。显示的不是一家主人的身份,而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人文名望,用起来略显自由一些。除如意门用以外,金柱,广亮大门也有用的,不过是用在门塞板上,也倒协调。 大省籍的会馆除了用门联,院中廊柱也可用楹联,室内亦可,还可用匾额,如“紫气东来”。有资料记载(有一大省在移交会馆财产清册)有一会馆用匾额:”惟囿围新“,怎么咋嘛,怎么有味道!可能是维新变法失败后,文人发其义愤之作。在会馆资料中曾见“存何绍基(字子贞,清代大文人,著名书法家)南木楹联一副”的记载,内容不详。尽情张显。 阳平会馆后台院门门联 粉房琉璃街83号湖南长沙会馆门联(注:左半为上联,拼照误) 宝庆会馆门联下联(最后一字为”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