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逸心茶舍 2019-05-30
七剑者,剑之子母根柢(di基础)也。何谓“七剑为子母根柢”?因运动摇挽,万殊百变,不离底母。是以剑如飞凤,以形势而言,而其神理通乎?
妙用出之自然之象,非门外汉窥伺窃学所以力致也!纵得名师传授,苟心志不专,亦不可成,而况旁观揣测乎?
学者务先明此艺,手足相应,心气相通,意前剑后,自守攻入,法以静镇为要。凡用剑之势不精,体用者,皆原摹访不实之故也!
于握剑间,先取玲珑(灵活)握固,透彻(灵活)驾驭(掌握,控制)宜合其直爽圆润语痕(此句指剑的品性)合日(整日)熟思,沥心细想,行动自可得法也。
七剑第一式
(头平直前向,身偏右,腿作前弓后箭。剑平,略上扬一寸许,目光注剑端。左手伸展向后,略下。一昂一低,如凤翅展开,有抑扬之势)[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一剑,是为贪狼(北斗第一星,杀星)排首冲锋剑。势如冲天直木,形如丹凤朝阳。
由上而下,怀中取剑出花,迎面跃势。眼如斜视,从右边看。出左手展后,右手展前,宜直对,宜平出。头直顶天。右足前弯,要展左足,后平,要拖似骑马,非骑之势。
摇横、竖立于中,挺立其身于前。一出即上右足,稳左足,复要平推平砍。留余力以待二剑(即跃武追锋剑)复砍之劳(砍者,推放也)。
砍出时,忌前手湾不放展。忌头低,用领口劲,不活泼。忌后手拙举,不能扬上。务须头、腰、膀、背相通,手、足相应,久则圆转自如也。
(又批)第一剑,旁观若不奇,以为易得,举手砍之,何难之有?殊不知平常中即有奇妙处!头势、身、手、步法,俱有一定之规,恰合其法。
此首领一剑,为北起贪狼,九星之祖,六曜之宗。得真脉排练过,方合格式,以后方能运用。
凡好剑、学剑者,初则一剑,在旁观时,都能依稀仿佛。(接着)第二剑(按法)舞,即知身法、步法、手法之难。一连数次,不成体势,不入法门。学人必有退志,颇多从此止步,畏难不肯深入矣!不知难学难精者,上品之器也。其诀窍妙处,必从难中得味,便生乐趣。在人之有恒无恒,又在师传之真不真耳!苦尽甘来,千古不易其理。而况学剑,以外工而助内工,其益人保身,岂浅鲜哉?
用法
(左甲右乙)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七剑第二式
(身偏向如前,摇身出左足上前,仍如上偏扭之,弓箭式。面仍向前。右手持剑向后挽花车转,此花止用手腕向前直砍。上前如前一剑式。左手亦挽花,仍展开向后)[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二剑,是为巨门(北斗第二星,主暗)跃武追锋剑。
亦系由上而下,但要上足、上手,迎面击之,预备纵跳之势。
转剑挽花,于背面过堂,左手着劲,复从展后。而右手带花,随即向前加劲复砍。身仍挺立。当换左足前进,右足凝环不动,在后稳立。
此二剑之身法,与手足之巧递,微较前剑稍有分别。顷刻变幻,瞬息动静全身,摇顿停匀,步法不紊。
忌左足闭裆不活套,并不稳固(指左右腿夹裆后身体不稳)凡初学者,每有此弊,亟宜速改,此为初入之门径。断不可因细微处不加精研力学也。
此剑亦须仍留住余力,以待下着连环飞步之势。
七剑第三式
(摇身纵步,进前一跃)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七剑又三式
(跃后左手一撒,仍向后展,右手仍用车转反花式向前一砍,还原,如二剑式)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三剑,是为禄存(北斗第三星,主吉)连珠鸳鸯剑。其势与前之平砍,一连三下,定要贯串雄快。追而复追,不使敌人逃遁于锋下。故谓之连珠也。
此剑有纵步,系向前正纵之法,并不换身,依就剑挽返法,用右手砍去高击,力透中锋,即连贯而下。如迴转时,用扣劲拖下。左手依前,要开展向后,平推平出。
追纵时,先起左足一蹬,足蹬后,跃起左足,往别斗上(右足亦随跃至左足原蹬处)。身宜挺前。
悬挽徐动,还原本体,头直气舒,眼照四方,前后顾盼,风云变幻,只在此须臾之间耳。
用法
(左甲右乙)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七剑第四式
(转身背向,右手剑从下撩上,左手展伸向后,头目朝剑端)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四剑,是为曲尺为北斗星中第四星,属水,代表“文'。曲尺亦足上穴位,另喻指脚步动作要快玄武亦北方星宿,属水,代表"武"争锋剑。
缓一手,则迟千寸;缓一步,则迟千里。其锋利未可须臾缓滞,曲尺玄武,一往万里。如风电之闪息,丝厘毫毛俱到。迴势返身,摇头悬望,顾盼转圆,左右前后,无不传照。随手挑挡,迎门倒砍,由下而上,旋转自如,以备或向前滚。
后有来者相击,凝身返迴,随手即挑,两手撕花、半花。两手之势仰上,两足随即向后徐徐移动,使得本体之前。
法要捷要快,顷刻凝滞,即防有不测之处。端须变法圆通,乃能神乎其神妙。
想难到,须吞气,御摇闪避,如腾云驾雾,即是销躲妙法。随时隐秘,令人有莫测之形,此剑法真传也。
捷快者,乘势未变,动以不测之神妙取之,皆以蹈严抵隙为先务也。
此在下三路,必加滚梭以待之。而敌人无风著露,全不能识此门径,更何从捉摸抵拒耶?
用法
(左甲右乙)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七剑第五式
(摇身一转,右手剑从顶上过门,反斫平下。左手仍展开,头目朝剑端,腿作骑马式平开)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五剑,为乘驰五黄(五黄星,北斗星中第五星,至凶涌泉足下穴法,喻指步法变化剑。
翻身、翻手,随意返迴。掉头斜视,从上砍下,待有不可抵御之势。剑法多有如此,手足相应,随意而安,从容而就。前后、左右、上下疏密,并不吃力,并不做作。
此剑摇势,将左手换入右手之前,右足亦随右手转过,左足右足平列,作骑马势。
勿使颈口劲,勿藏后手力,自然如法,动止中节(合乎节奏)矣。
七剑第六式
(从右向左转身,曲肘持剑朝前,用中锋直刺。右腿向前,左足落后,前弓后箭。头目仍平直向剑。左手伸直向后,略下)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六剑,是为天罡(北斗七星的柄,即北极星)起舞镇中剑。
此剑用力,与前之剑势稍觉更换。右手右足,回身向左,凝迴起舞,右足与右手并出。先作右胁收回,略作一顿,势后即伸臂向前力刺,力透中锋。勿用指掌劲,其形如甲鱼、穿山之势。正对敌人心窝,相应中锋刺取。
剑从本身之怀里,穿花放出,左手提扬,力平推。展足,前弯后弓,身法依要挺昂,剑势仰上,不得松动。待留卧虎归山之势。
而此一剑之妙奇,可意会,不可言传,以神通不以目见。如有半点思索,便成凝滞逗留,即不能乘速起舞如法矣。
用法
(左甲右乙)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七剑第七式
(缩身退后一步,双足作“丁”字,式如鸡蹬状。手持剑斜向己头之右偏,如向右后击之势,左手略收紧内抱)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第七剑,是为卧虎藏山收蹄剑。
此剑于七剑之中,只算半剑,何谓“只算半剑”?
过门收回,从脸旁带右肩边,要知剑之两面皆锋,而两面皆可使用,非刀之须换刃者可比。用之得宜,一收一放,皆可作用。用之不当,纵令四面皆锋,亦不能伤敌取胜也。
砍出砍进,并不换手,砍其头颈,仍带砍其面,务要身法与手法、步法相应。
此剑势,左足蹬后坐下如“一”字,右足收踵如“l”字,并成“丁”字之势。面仰斜视,退一步往后一坐,左手挽迴,以五指扣甲怀抱,右手坠下,剑尖向上。从右面过门,恰似倒挂金钩之势(此剑“收',即留“放”之地。仍是向后斜掠,亦可洗撇旁之锋刃也)。
手颈掷松,气运丹田,胸膛务要开舒,膀背要合其形势,如卧虎登山,要发则发,要动则动。即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之谓也。
七剑、十三剑、二十四剑,均以此剑为根本,归源结穴之剑,能守能发,是以战守同功,其法归还有势。
用法
(左甲右乙)
[转载]《剑法真传图解》(十、七剑底母法图解)

凡术数、技艺家,百分珍重一字一句,关乎艺道,其法窍真诀,谈何容易?与之过脉学者,一点不诚,半点未敬,必万万不能得诀。并有朝夕操练一生未进门者,此学者之疏虞也。有万分敬道,百种虚心,亦不能入门者,此系艺家之吝教也。传授不可不慎,因材器而使,常言”得之易,失之必易“。圮上老人授子房书,三进其履。
古人学道,爱人不传天下聪明有用之才,即为失人,亦即失传。乃传与稍稍有用之材,又每每持艺怀事,即失于轻传。
我华杰士辈出,见此书后,必有奋发而兴者,当细玩此事,礼求真师,自得真传。若夫势利之徒,稍知艺道,借此敛财,使有心人久而志废,鱼目混珠,真伪难别,此亦吾道之一厄也。说虽繁冗,但言之谆谆,论之切实,学者、授者,均应留意体察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