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病变又称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性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2019版糖尿病足的临床指南。 本篇简要介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新进展。 1/5的糖友合并下肢动脉病变 我们国家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21.2%合并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膝关节以下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为主。 年龄每增加10岁,下肢动脉病变风险增加1.64倍。 如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1.戒烟 吸烟是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有吸烟的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戒烟辅导,并提供规范的戒烟计划。 注:戒烟也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失败。 2.步行锻炼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往往容易出现间歇性跛行,也就是走一段时间路,小腿酸痛无力。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建议步行锻炼。 平板运动或走路,强度达到引发小腿酸痛无力后休息,每次30~45分钟,每周至少3次,坚持3个月,能显著增加步行距离和行走时间,而且很安全,不增加不良事件。 3.规范综合治疗 主要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哪些药物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所有确诊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都应该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推荐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毫克,或者阿司匹林75~325毫克。 一般建议只选用一种药,不需要两药联用。 2017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推荐首选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2.西洛他唑 主要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实现其扩血管作用。 可以显著改善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也可降低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推荐用法:每次50~100毫克,每天2次。 3.前列腺素类药物 以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疗效与耐受性最好。 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扩血管药物。 有静脉和口服药两种剂型。 如果糖友症状严重,一般建议先用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3周;然后再长期口服贝前列素钠。 4.沙格雷酯 对血小板以及血管平滑肌的5-羟色胺2受体具有特异性拮抗作用,能显著抑制血管收缩,改善微循环。 临床研究显示沙格雷酯能减少溃疡面积,增加ABI、足背动脉血流量。 推荐用法:每次100毫克,每天2~3次。 服药后效果不好怎么办 如果有严重肢体缺血,内科治疗效果不好,应该及时转到血管外科行血管重建治疗。 有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外科旁路手术、血管腔内治疗。 血管腔内治疗更常用,可以显著降低截肢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血管腔内治疗进展迅速,有经皮穿刺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球囊扩张基础上的支架成成形术,以及各种基于导管的腔内减容手术(斑块旋切、血栓清除、激光消融等)。 手术后是不是动脉病变就好了? 不是。 手术后的综合管理十分关键。 研究显示,膝下动脉血管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率可高达94.2%,平均发生再狭窄的时间在术后3.5个月。 以至于目前基本上将保肢率而非血管通畅率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 血糖控制不佳是术后出现血管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手术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但绝对不是万事大吉,要求更加积极的内科治疗。 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足,则要加强足部护理,尽早恢复患者的运动,可改善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