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少」勿輕視 或變心律不整

 健康快活人 2019-05-30

「我『心血少』,唔嚇得!」此話不少人或許都聽過甚至說過,但究竟何謂「心血少」?有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沒有「心血少」此病症,但亦能就此說法作出解釋;且要留意長期感到「心血少」的人士,很多時漸漸會變成如心律不整等更嚴重的病症,不能輕視。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表示,中醫學有「心血不足」,但該病症不是「心血少」,因為「心血少」只是民間的說法,「民間所說的『心血少』,普遍共識是有小小驚;而中醫認為『心藏神』,『神』代表神智,情緒和精神狀態,如果個心有任何不適,除了驚慌也會心情欠佳、易有鬱怒及情緒低落。這與中醫學上的心陽不足、心氣不足及氣虛等虛症有較大關連。」

心情差易鬱怒 情緒低落

他稱,若思慮過多、壓力大和休息不足,容易加劇出現心陽不足、心氣不足和氣虛等病症;而女性因月經來潮、曾做手術大量失血人士以及身體機能漸衰退的長者,也會較易感到「心血少」。此外,如本身身體較弱,卻做逾1小時劇烈運動,當事前準備不足,也容易出現屬急性的「心血少」情況,「因為『汗為心之液』,如忽然出汗太多會令心氣血和陰陽平衡都不足,一般人休息過後能恢復正常,否則就需由中醫處方中藥,服用數劑後亦可改善。」

「心血少」雖只是民間的說法,但陳醫師提醒,據他所見不少長期感「心血少」人士,他們很多時漸都會變成更嚴重的病症,如心律不整等,後果可以很嚴重。而在預防方面,除最重要是有足夠休息,亦可從飲食方面着手,改善脾胃等的功能以增強體質。

記者:蔡淑儀

編輯:梁偉澄

美術:熊偉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