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集序》是如何成为文化界的神话的?

 wuming0717 2019-05-31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孙卓等几十位军政高官在山阴(浙江绍兴)兰亭修褉,其中还有少年王献之~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一行人等作诗饮酒,非常痛快,在稍晚时大家建议把所有人的即兴创作积合成集让王羲之为合集写个序文,便有了今日的《兰亭序》。




王羲之也是趁着微醺疾笔狂书,从中间修改的错漏也能看到书圣并不是为写字而下笔的。虽然第二天王羲之想进行修正抄写,可怎么写也没有那酒兴下的手感和灵动,最后只能放弃抄写选择了原版。《兰亭序》全文二十八行,324个文字,其中王羲之的之字就有二十多个。宋代的书法家米芾是历史最多临摹兰亭序的超级粉丝称《兰亭序》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中最认可的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达到了入木三分,从前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版牍,竹简大家知道,但版牍很多人不理解,就是被刨光的薄木板。虽然在东晋时期还没有后来木工们用的刨子,更没有机械,至于怎么整出光滑的木板就不得而知了。王羲之的字写在木板上被人削开木板三分厚还能见墨,从此便有了入木三分这一成语。

王羲之是贵族出身,其中我们在成语中的东床快婿也是被人用来指书圣王羲之的。在王羲之二十岁那年,有个太尉郗鉴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官宦人家当然想找到门当户对的最好,如今的社会亦如此。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太尉家的千金美若天仙,便纷纷整装打扮,都想成为太尉的女婿。然而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郗太尉。当他看到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便对王导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正是缘来如此。

的确也是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第一书圣非王羲之莫属,虽然后面王献之被后人称之为二王。但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书法之美是旷古绝今无人能及。王羲之在行书楷书上也有非常多的佳作,只是历史朝代过于久远,我们能看到的真迹大多都是石刻,石刻大家都知道,把木板和是竹片上的文字刻在石头上,这其中的差距应该不只有一点点。我们看着石刻,再想想受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追捧的热度,我们就被那股神密而朦胧的色彩包裹着,最主要的还是大家希望看到真迹出世,真迹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上,我们没办法抢到。

我们现看到的全是一些书法大家的临摹本《兰亭序》,各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流露其中。而真正的王羲之版本的《兰亭序》就是遥远的星空为我们的华夏文化艺术书法的黑夜闪着璀璨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