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后,隋唐之前造成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半梦书斋 2019-05-31

首先感谢平台邀请,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三国之后,隋唐之前,这一段时间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为什么会爆发五胡乱华事件?早不爆发,晚不爆发,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爆发?很多人分析说是因为西晋王室空虚,所以游牧民族趁机南下,对此江郎不敢苟同。在江郎看来,五胡乱华真正的导因是气候降低,北方不再适合生存下去,所以才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

气候骤减引起五胡乱华以及蛮族大入侵

竺可桢曾经获得过哈弗大学的博士学位,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地理、自然科学史有着深刻的研究。竺可桢在《中国气象史》中提及了几次小冰河时期,巧合的是竺可桢提及的这几次小冰河时期正巧和社会动乱时期(商末周初、魏晋南北朝、唐末宋初、明末清初)重合,因此很多人觉得这不是巧合,气象对社会的安定或者动荡一定有着很大的关联。

北方的寒冷是南方人体会不到的,如果关了暖气,那么寒冷的气候能让人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小冰河时期北方的温度骤减,而古代御寒手段有限,平民百姓很难在严寒中度过冬天。所以北方的游牧民族就需要南下和农耕民族抢夺生存空间,因为适合生存的地方就那么大,所以争斗是必然的。世界气候史上有一个大冰河时期,那就是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这一段时间内,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而欧洲历史上爆发了蛮族入侵事件。

竺可桢等气象专家通过研究冰川遗迹、加州红木年轮、格陵兰冰层,他们一致认为这段时间是北半球最时期。而此时期五胡乱华闹的非常凶,而欧洲也处于动荡时期。很多人把王朝混乱全部归结到吏治混乱上面,但是总不可能欧洲、中国同时期都吏治混乱吧。所以后世一部分历史研究者认为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北半球气候骤降,北方的环境不适合蛮族和游牧民族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蛮族和游牧民族才发动战争抢夺生存资源进而引起社会动荡。

五胡乱华时期天灾的记载

邓云特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发现在魏晋短短200年间记录在史书上的旱灾就有60多次。而自西晋咸康二年至刘松元嘉二十年,在这108年间竟然没有一次雨灾发生。没有雨灾记录却不断的有旱灾记录,魏晋受灾程度远远超过前代。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成书的,而这本书是农学史上最早的著作。此书总结了人民如何治理荒灾、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和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不同气候和不同季节对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的出现就意味着魏晋时期天灾严重,而里面多处记载了天灾的严重性,百姓们只能想方设法的降低损失。

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九月,州镇十一旱饥。(《魏书·天象志》)
北魏皇兴二年(468年)夏,旱,河决,州镇二十七皆饥,寻又天下大疫。(《魏书·天象志》)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九月,州镇十一水旱,诏免其田租,开仓赈乏。(《魏书·天象志》)
北魏延兴四年(474年),州镇十三饥;又比岁蝗旱。(《魏书·天象志》)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夏,旱。(《宋书·五行志》)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秋,旱且蝗。(《南史》卷2)
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秋,京都旱。(《宋书·五行志》)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五月,扬州诸郡旱。(《宋书·五行志》)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夏六月乙丑,大赦,旱故。(《南史》卷2)

为什么五胡乱华声势浩大?

研究为什么发生五胡乱华事件很简单,气候骤降导致北方生存成本增高,而南方农耕民族出现内讧南下成本降低,此消彼长游牧民族自然会做出选择。游牧民族南下是一种必然情况,只是规模大小而已。与其研究为什么发生五胡乱华事件还不如研究为什么五胡乱华声势浩大?因为三国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南下了,只不过被曹操、西凉军拦截在外罢了。

西晋时期游牧民族能这么容易得南下,那么只有两种原因:游牧民族骤然变强、农耕民族迅速衰弱。后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八王之乱极大的消耗了中原实力,导致王朝空虚很难抵抗游牧民族南下。难不代表不可以,游牧民族能势如破竹般打击西晋,这绝对不止是西晋变弱这么简单,西晋变弱但是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程度。西晋衰落的条件有了,那么还有一个原因是游牧民族骤强。

曹操北破乌桓之后就把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并且进行民族大融合。但是曹操的措施导致游牧民族学会了农耕民族的政治智慧、军事韬略、铁器冶炼等知识,游牧民族本来在军事上就有先天优势,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肯定要比拿锄头的民族战斗力强,就论张弓射箭的本领,农耕民族要逊色游牧民族很多。游牧民族在学习汉人的智慧后撮合了自身军事优势,以至于在五胡乱华时期能那么强势的攻打西晋。

结言

五胡乱华的主因是因为气候骤降,所以游牧民族南下和农耕民族抢夺生存资源。而因为曹操教给游牧民族很多先进技术,以至于游牧民族能在军事上碾压西晋,导致五胡乱华时期十分混乱。东晋没有能力收拾残局,而游牧民族也没有能力南下攻打东晋,所以维持了很长时期的分裂状态。

参考资料:竺可桢著《中国气象史》

《齐民要术》

《晋书》

《南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