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解放70周年】穿越70年的“电波”全城回响,用声音与故事讲述上海解放风雨征程

 zzm1008图书馆 2019-05-31

图为双人故事《巨人》。 蒋迪雯 摄(下同)

“市区苏州河北面传来了忽而密集,忽而稀疏的枪声,解放全上海的战斗还在继续……”舞台上,三位讲演者的动情讲述,将听众带回70年前那最惊心动魄的一天。5月25日,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生活美·时代红”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故事大赛特别活动在上海大世界举行。

用故事讲述时代力量

“生活美·时代红”2019上海市民文化节故事大赛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为活动主线,发动市民把70年时代变迁、城市建设以及生活中的美好故事写出来、讲出来。活动以时间轴为主线,依次在舞台上呈现的《第一缕曙光》《巨人》《1978 我家出了两个大学生》《从141出发》《飞天梦》5个故事,涵盖了解放前夕、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直至今日的题材内容,讲述了上海解放70年来的风雨兼程。

第一个故事《第一缕曙光》再现了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接管电台的故事。表演结束后,曾参与播报上海解放消息的播音前辈也来到现场。“当时华东局给我们的任务是接管上海、杭州、南京,在进入上海前,就学习了入城规则和政策,包括对旧上海所有的情况介绍。”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黄其说。演员、解放前文艺界的地下党员陈奇也描述了当时接管电台的许多细节,自此,人民广播,应时而“声”。

从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接管电台,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货轮下水试验;从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的百姓故事,到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的精彩瞬间;几个故事串联起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故事展演的过程中,还穿插了沪语童谣、歌舞、男声小合唱以及朗诵等节目,给予观众全方位的视听感受。

“电波”穿越70年

见证上海变革、发展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也迎来70周年“生日”。白色连廊下,环绕着主舞台,一场以“穿越70年的电波”为主题的展览拉开帷幕。蜡筒、唱片、钢丝带、开盘带、盒式录音带、激光唱片、数字录音带、迷你磁光盘、数据流磁带、老式收音机、开盘机、钢丝录音机、老唱机,展柜中的实物展品都是广播电台的常用物件。观众甚至能近距离看到一台1913年的爱迪生手摇蜡筒唱机。

听众熟悉的广播播音也以微音频的形式出现在展板上,只要扫码就能收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历年来的经典栏目。展览还选取何占春、许克正等老广播人的工作照、个人照制成背景板,并配以相关音频,让参观者跟随声音“穿越”到过去。

同天,原上海大世界副总裁、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电台“上海电台交通台”创始人秦来来向上海音像资料馆捐赠了他从业30多年来的珍贵采访录音,其中有英若诚、朱琳、于是之、曹禺、俞振飞、李蔷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谈话集。

跟随全景地图游上海

一套地图,7个专题,1900个文化、体育、旅游设施,当天,“文化上海全景地图”正式推出。地图以上海行政区划图为基础,标注辖区内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旅游场所,方便市民前往各级各类文化场馆。

“文化上海全景地图”是上海首次以地图形式,全景式地展现区域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风貌。

“地图”分为线下纸质地图和线上电子地图。纸质地图由7张专题地图组成,分别是美术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重点文保单位,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影院、剧场,文体场馆,旅游景点7大类,收纳了1900个文化设施点位。电子地图以手机APP移动端为主,通过线上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端APP实时定位、导航规划线路,提供设施开放时间、开放方式、联系地址等信息,方便市民及游客查询及使用。

市民代表获赠首发“上海文化全景地图”。

“地图全景式地展现上海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风貌,新增的旅游景点部分,涵盖了上海3A级及以上的115个旅游景点,体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海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杨燕娜说,“这一版地图凸显上海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

据悉,首批地图将发行10万套,市民和中外游客可在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景点、星级宾馆及交通枢纽免费领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