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艳世界的五大国宝级文物,凭现代的科技根本仿制不出来!

 泊木沐 2019-05-31

首先来谈谈文物仿制的问题。先说个人观点:文物仿制不同于作伪。理论上来说,文物仿制只能无限接近于文物,永远不可能达到与文物一样的水平,即使科技再发达。一般而言,一件物品之所以会被称为文物,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作品不计其数,遗留至今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数量也难于估计,并不是说所有的都可以被称为文物。文物界对于文物的界定标准是,文物应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四种价值。但是,每一件文物并不一定必须同时具备这四种特性,应该依实际情况而定。

现代仿制不出来的文物很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很多的技艺都已经失传了,就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多么发达,都很难去复原当时的技艺。随便举几个例:

1:蛋壳黑陶杯。现在蛋壳黑陶杯的整器很少,除了国博征调过,还有山东大学自己发掘后收藏在自己的博物馆里,最多的是山东省博物馆。如果光从图片看,你会觉得这个没什么,但是如果你看见过实物,就会感叹先民的技艺是多么高超!

2.素纱单衣:这么大件衣服不到49G,现在工艺山寨不出这么细,所以用了13年山寨出来的还是比原物重了若干G

3.以瑟、箜篌为代表的失传古代乐器,现在复原版都是在原文物基础上参考古筝和竖琴的共鸣原理使其发声,,至于发的声有几分接近原音就天之咯,反正据我所知现在能弹箜篌的都是竖琴系的转过去的

4.建窑曜变天目,存世数量5只手指能数出来,唯一一只杭州挖出来的天知道跑到哪个土老板手里去了,555,想看的机会都不给个.

5.司南1952年郭沫若准备去苏联访问,想带个礼物去,于是就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造一个。不过用天然磁石造出来的司南磁力不够,甚至不能克服磁勺和地盘之间的摩擦力,故也无法指南。最后科学家们只能用电磁线圈给司南充电才能指南。现在我们看到的司南都是经过电磁线圈充过电的仿制品。真正意义上的古代仿制品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功能,二是不能用古代不存在的技术手段。除非能证明战国或者汉代的中国人民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造出了电磁线圈,那么这司南才算仿制成功了。

最后文物是具有时空性的,一旦脱离了当时的环境,它就具有了独特性。而想要仿制一件或者一类文物,上述的四个价值好像都不能够达到了,惟一能做的只能是从“器”上下功夫,即将其外形、工艺等达到同原文物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步。但是又有一个问题,一件或者一类文物的制作技术,往往是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制作技术都失传了。时代近些的比如某些窑口的瓷器烧制技术我们都很难把握,更别说是更久远的如战国时代的漆器制作技术了。当然不可否认,某一天科技进步了,我们能够将文物的成分分析的丝毫不差,可以配制出一模一样的原料,但是工艺流程呢?艺术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