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3万儿童因乱吃药变聋!每个家庭都该收好这份安全用药指南

 文心0007 2019-05-31

近日,一篇名为《酒后吃头孢有多恐怖?!医生亲历被抢救的生死24小时》的文章在朋友圈传开,记录了某医生服用头孢和酒精之后的生死瞬间。

这位医生说,他因发炎服下“头孢哌酮”,结果短短3分钟内便经历了头昏、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继而失去意识

还好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他事后回忆,可能与前一天晚上饮用了半杯红葡萄酒有关,才发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安全用药”再度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成人用药,儿童用药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给孩子乱吃药,后果有多严重?

在央视拍摄的一条公益宣传短片中显示: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 3万名儿童失聪,从此陷入无声世界;造成肝脏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孩子,肝、肾等器官发育未成熟,不安全摄入药物,器官就可能被药物损伤。

“妈妈说,我一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我特别爱笑,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

“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妈妈,不是我不乖。我只是想对你说话,但着急说不出来”

视频中的孩子只是因用药不当导致聋哑的一小部分人群,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

2014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一名4岁女童因肚子不舒服,服用了一种壮语称为“麦皮麦”的草药熬成的汤水后出现眼睛模糊和晕厥,不幸中毒死亡。

2014年4月,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起因就是孩子发烧,妈妈直接让孩子口服泡腾片,导致孩子窒息并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死亡。

药是治病的,怎么还会致命呢?

有调查显示,31%的家长曾把成人药品调整剂量给孩子吃,42%的家长给孩子吃两种以上药时不注意药物的有效成分。

用药不当,剂量不对,很有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安全用药指南,每个家庭都应收藏好

一、儿童用药五大误区

1、服成人药

家中有娃,免不了会生病,咳嗽、感冒、发烧是孩子常见的症状,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点成人药没有关系,剂量少点就行。

这是一种误区。儿童由于年龄尚幼,身体各器官还没完全发育,尤其是肝脏、肾脏,解毒、排泄功能较弱,成人药物即使减小剂量小儿也不宜服用

2、滥用维生素

适当补充维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中确实有用,但滥用维生素会引起一些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

3、滥用抗生素

如果为了“预防”而给孩子过多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弄巧成拙,可能会造成儿童的肝脏受损、造成二重感染、出现耐药性、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等

4、静睡或强行喂药

儿童基本都不喜欢主动吃药,不少家长会采取强行喂药的方式,但方法过于粗暴,一是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二是方法不得当可能会引起窒息的危险

5、果汁服药

果汁容易导致药物提前溶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从而使影响药效

二、用药禁忌要坚决遵守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儿童应慎重使用这些药物。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听力损失患者,超过30%是药物过量造成毒副作用。

12岁以下禁用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卷曲霉素、紫苏霉素、大观霉素等。

2、感冒药混吃

含同种成分的感冒药品不要重复服用。容易引起服用量过大,易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肝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3、泡腾片直接吃进嘴里

泡腾片直接吃进嘴里,药片进入喉咙会将周围的水分都吸收过来,再产生二氧化碳,很容易导致窒息。

正确用法:应先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约100至150 毫升,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子中,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新生儿禁止服用小儿退热片、apc片、氯霉素、新霉素,慎用氨茶碱。

2、8岁以下禁用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地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

3、8岁以下禁用阿司匹林退热。

4、小儿应慎用针剂,多次打针会导致臀肌挛缩(表现为走路歪斜等),注射不当甚至会应发坐骨神经损伤。

出现药物副作用应迅速或发生误服药物或剂量过大的情况,则应带着所服药物迅速就医,方便医生及时诊断。

在孩子吃药这件事情上,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疏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