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眼】73岁竹编达人自制创意作品,飞鸟、螃蟹、孔雀无不栩栩如生

 zzm1008图书馆 2019-05-31

栖息的黑翅长脚鹬、翱翔的老鹰、爬行的螃蟹、开屏的孔雀……在一间屋内高达3米的置物架上,满满摆放着造型各异的创意动物工艺品。记者凑近细细打量,才发现原来这些工艺品全都是用竹子做的。这些惟妙惟肖的竹编制品均出自崇明中兴镇北兴村73岁的竹编达人王志安之手。

陈怡婷 摄(下同)

王志安从小跟着父辈学习竹编,家里竹篮、藤盘、筛子等实用器具的编制,他都得心应手,但创意竹编制品,此前王志安从未尝试过。问起编制这些创意作品的初衷,王志安说,三年前,东滩湿地的工作人员找上门,请他定制6类共12个东滩常见的动物竹编制品,作为装饰品摆在东滩湿地观鸟房,其中包括黑脸琵鹭、勺咀鹬、鸭子、红隼、中华绒螯蟹、弹涂鱼。出于对竹编的热爱,王志安忍不住想尝试一下。

刚开始,王志安有点手足无措。“先从头开始着手还是其他部位?如何做出流畅的弧线形身体?”在一番思考后,王志安决定先从头部开始编制,巧妙地用红薯、萝卜作为模子,然后用竹子劈成的篾丝进行交叉编制。正当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他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竹编的材料篾丝不同于其他材质,韧性不够,弯曲度有限,如果要完美表现动物的神态姿势十分困难。“如果打弯程度过大,篾丝就会折断,整个作品也会前功尽弃。”经过无数次摸索后,王志安凭借着自己研究出的编制手法,成功化解了这个难题。如今,手法越来越娴熟的他,就算碰到再大的弯角,都能用竹篾轻松“搞定”。

在接手这批竹编制品的定制工作后,王志安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都在编制。在自家厨房的“小工坊”里,他一待就是半天,完全沉浸在竹编的世界里。一年后,王志安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自那之后,王志安对创意竹编制品的制作便一发不可收拾。日前,王志安带记者走进了他的“小工坊”——只见墙上张贴着一张张东滩鸟类的图片,里面包含了长江中下游常见的鹤、鹭、鸥等鸟类。王志安说,在编制时,他会对照着图片,仔细观察鸟的形态,在反复摸索中不断完善作品。“把羽毛的部位编好,最能起到活灵活现的效果。”王志安指着身旁的一个琵鹭竹编作品说,刚制作时,他只是简单地将粗竹篾安插在鸟的身上,但羽毛看起来没有立体感,没能呈现出最佳效果。之后他发现,用叠加编制的方式,可以让羽毛更有层次感。

鸟类羽毛的编制问题解决了,可一些动物的其他特殊部位要怎么编制呢?王志安又指着另一个螃蟹作品说:“做螃蟹最难的地方就是制作两只大钳,究竟是用刀子刻,还是用竹子编?”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王志安最终决定用粗竹篾将钳子和关节用盘旋的方式编制,需要动作干净利落、一次成型。

对每一件竹编作品都精雕细琢,是王志安对自己的要求。他告诉记者,每次编制前,他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从竹子到精美的物件,要经历多个步骤,锯竹、剖竹、劈篾、抽篾,编时的压、捻、穿、插,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一个步骤没做好,就会影响整体效果。”

如今,王志安置物架上的作品越来越多,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有陆地上跑的,大大小小总计近50个作品。他说,虽然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但对竹编制品的热情不会褪去,还会继续摸索,把各种动物最美的姿态呈现出来。“以后,我希望开发出更多、更美的创意竹编制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