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玲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给别人发信息,他不回;打电话,他不接。 你以为他很忙,没有看到信息,但是你却看到他正在群里跟别人聊天,或者他刚刚更新了朋友圈。 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心里一定非常窝火郁闷吧?有时心里会愤愤不平“回个信息会死吗?”真想打个电话质问“为什么不给我回应?”然后,一通指责。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可见回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它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生活状态。 小孩子需要大人的回应,如果他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应,好奇心会丧失;大人之间需要回应,回应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到心灵慰藉。 得不到回应的热情最后都变成了冷漠。 回应的反义词是沉默,沉默是一种冷暴力,当你在紧急时遇到了沉默,有没有崩溃的感觉?有人用不回复来显示他的高冷,藐视,其实暴露的是他的教养。 01 及时回应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 给于别人回应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是真诚和尊重的体现。你不给别人回应,等你有事时别指望别人给你回应,回应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线上活动,主办方要求做线上分享,每天每组有三个人分享。 因为我是组长,临到我们组时,我提前两天跟三位组员联系好了,让他们准备好稿子,做好分享准备,他们都答应了。 当天晚上分享之前,我跟这三个组员联系,提醒他们准备。有一个组员怎么也联系不上,发了很多信息他都不回。 我想可能是有特殊的事情耽误了。没办法,我只有临时上阵顶上。 可是直到第二天第三天,那个组员一直没有回我的信息。这让我很苦恼,如果你很忙,你可以给我回个信息,说你临时有事没时间或者说你没有准备好。 之前你已经答应了我,如果你后悔了,你可以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再另做打算。我需要的是你的一个回应,哪怕是否定的也好。 不回应是一个人的权利,但回应是一种礼貌,就像平时与朋友见面,一声问候能表达关心,一个回应,能让人安心。 02 及时回应展现一个人的良好素养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大处看境界,小处看修养。一个简短的回复只是举手之劳,但能看出你的素质修养。 我报了一个写作线上课程培训班,帮我修改文章的是一位帅哥。他平时非常忙,但每次我把写好的文章发给他。 他总是会回复“收到”两个字,哪怕他总是在两天甚至更长时间,才给我提出修改建议。但从他的回复中我知道,他一定会抽时间仔细阅读并给出意见的。 有时候不需要你说多少话,一个回应告诉别人你收到信息了。它费不了多少时间,他知道屏幕对方的他在等着他的回信。 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是一种善良,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美国前总统林肯先生,有一次出门时遇到一个乞丐向他行礼,林肯先生赶紧脱帽弯腰还礼。 随从人员不解,总统先生竟然对一个乞丐这样有礼。林肯先生说,“我不能让别人说,一个乞丐比我更有修养。” 别人尊重你,是因为别人有修养。当我们尊重别人时,也是在尊重自己,尊重是相互的。 一个人说再多没人理会也会难过,一颗心再执着没有回应也会寒心。 尊重那些给你发信息的人,因为记得你,才会想起给你发信息。能成为你手机中的联系人,也是一种缘分。 所以,珍惜这种缘分,及时给一个回复,人生因相互回应而温暖。 03 及时回应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不要在信息中沉默,对亲人、朋友、同事的信息给予一个回应,是一种情感的维系,也是你待人处事的一种积极态度。 工作群里发个通知,有的人看到了就是不回应,通知者以为没看到,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发。 “好的”“收到”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既然你在群里,就有义务做个回应,不要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对于别人的问候,给予一个礼貌的微笑,是相互间情感的表达;当别人问你点事或者征求你的意见,你知道就回复下,不知道就回复“不知道”,或者说“我没什么意见”。 如果收到信息忘记回复,过了很久才想起回复,回复的时候说声抱歉,别人翘首以盼地等着回复,终于收到回复会感到释然,也会原谅你久未回复的不快。 如果你很忙,也可以如实告知,等有空再聊,这样也比不回应好。 给一个明确的回复,表现了你对他人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说明你是一个靠谱的人,凡事有交代,做人有担当。 蔡康永在《给无聊大人的诚实短信》说:“我沿路,得到七个微笑,三个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气回应微笑,三成的力气回应白眼; 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难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觉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觉忍受苦涩。 我无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无意放大世界的恶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实的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气; 世界与我,互相而已。” 微笑需要回应;白眼需要回应;美味和苦涩也需要回应;空气需回应;宇宙需要回应;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回应。 一个简单而细小的回应,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表现的是你对别人的尊重,更体现出你的素质修养。 有人说日常生活也是一种修行,那么一个举手之劳的回应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 回应是对他人的鼓励,回应是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个态度只需要“回复”两个字就可以表达。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