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王萼华先生

 林潮的图书馆 2019-05-31

       我认识王萼华先生是在1990年。五舅公来我家玩,闲话中谈到与王萼华先生是朋友,当时我正在勤习书法,于是就请舅公带了两幅字去请教,并约定我去贵阳后领我上门拜谒。稍后我与三弟一块去贵阳,和舅公一道夜访王老先生。他家不是很宽敞,他写字的房间很窄。我拿出一张楷书请教,写的是陋室铭,他发现“草色入帘青”的“簾”字少写了一横,就认真地说:“不能写错别字。”我当时很难堪,只是点头,被批评印象太深刻,以致至今我不管写什么,都要重复检查。舅公请王老示范给我们看看,他在客厅和王师母闲聊。王老当时拿一本王铎的行书略作讲解,还有他老师胡小石先生的长卷。后来王老倒墨准备动笔,我赶紧说:“王公公,我是学医的,能不能写医方面的?”他说“好”,他边裁纸边思索,说写“容与伤寒论,逍遥道德经”,我谢道“太好了!”王老写的是四尺隶书,边写边讲解,写“逍”、“遥”、“道”三字时,是三个走之,他说“要尽量写得不一样。”写完后,他问我有没有看出什么地方不好,我说出来,他说不是,他自己认为“論”字横点稍细,就略作修饰。他给我弟写了一幅四尺横批行书,他的行书是黄山谷风格,使我目睹了黄山谷捺笔是怎样写出来的。通过这次接触,使我认识到自己还要加倍努力。

       1992年我帮白云寺征集名家书画,又上门求王老先生赐墨宝,他慷慨答应。闲谈中提到写大字,他拿出自己的榜书“黔雅”来欣赏,还有俞律先生赠他的“筑城真仙”书法,并指着墙上萧娴先生赠他的“奇异人中龙”横批叙说来由。还告诉我前几天沈鹏先生来贵阳去陪他,说沈鹏先生用的毛笔笔锋特别长,都是特制的,并用手比了比长度。他对我征集书画很认同,并主动提供了南京萧娴先生的联系地址,更热心地草拟了邀请书,我当时很感动,因为早有传闻王先生个性凌厉,言辞犀利,在他面前自然就有种畏惧感,不敢乱说话。后来我告诉他为白云寺写的字是作山门抱对用的,他问了问我寺庙周围的情况,我说在市中心。他稍稍想了一下,便拟定“市嚣仍有云霞住,心远长随白日闲”,对联中将“白云”二字嵌入,意思也很好。这是我第二次见王老先生当场作对,先生敏捷才思,心里暗暗佩服。

       后来我转攻诗文,拜学陈福桐先生,1993年出诗书集,托陈老转赠王老一册。听陈老说,王先生评我诗是“自家语”,不过他觉得我有一首诗写得好。我听后大笑,说:“能得王先生认为有一首好,就已经足够了!”陈老听后亦随之而笑。

       1994年我离开贵州,就再也无缘于王老了。2003年在大观楼邂逅龙开朗先生,言王老已仙逝。闻后甚感痛惜,尽管与王老接触不多,但聆听受益确属良多,当时作有一律悼念:

       忽闻驾鹤已三年,清泪不知洒哪边。
       潇洒换鹅家内事,风流倚马筑中仙。
       评文白眼多人怨,落笔青钱后世传。
       曩谒门庭蒙教诲,今翻墨卷倍凄然。

 时间: 2014-10-04 09:4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