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何被曹丕重新启用?

 联合参谋学院 2019-05-31

公元220年,曹丕一脚踢开了汉献帝,自己当起了开国皇帝。此举宣告着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国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

曹丕像

虽然史书非常友好地将这一事件记载为“汉献帝禅让”,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曹丕就是想过把皇帝瘾了。那么,当时汉献帝的忠臣都去哪了?他们为什么不反对曹丕做皇帝呢?

01

虽然百余年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换个皇帝跟过家家一样,但曹丕所处的三国时代却上承两汉余烈,对忠君之举极是看重。所以曹丕不得不充分发挥他影帝的表演天赋,专程在篡位前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自己多次推辞却推脱不掉,最终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做皇帝。

可这样的戏码糊弄下吃瓜群众还行,世家大族却心里很清楚,禅让的说法根本靠不住,尧舜禅让就是一场血腥政变,王莽代汉的过程更是人所共知。

曹丕一看世家大族不买账,思考了三秒,难道是自己演技不好?思考之后曹丕认怂了,他决定改变策略——给士族子弟送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02

这份大礼还得从曹操时代说起。东汉末年,朝廷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简单来说就是拼人品。各级地方长官把他们认为人品好到爆棚的优秀人才推荐给朝廷,然后这些人就既有名分又有工作了。

曹操剧照

这个制度有个缺陷,就是官吏的选拔权容易被豪门大族垄断。因为豪门大族往往有人有钱有地盘,控制舆论包装自家子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到了曹操时代,由于曹操本身并非名门,他祖父还是被这些名士当作死敌的宦官集团一员,因此曹操和名士之间一直磕磕碰碰,谁也瞧不起谁。

同时,曹操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也需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曹操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只要有才华的人曹操都愿意任用。

这样一来,曹操身边既有张郃这样的降将,也有曹仁这样的亲戚,同时还有郭嘉这样的寒族。

曹操的选拔机制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但与此同时,也伤害了豪门大族的利益,说穿了就是曹操抢了世家大族的官吏选拔权。

想当年,世家大族人事选拔权在手之时,那真是“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因此世家大族做梦都想把人事选拔权拿回来。眼下谁能帮他们实现梦想,谁就是他们鼎力支持的对象。

03

世家大族心中的不满,曹丕是清楚的。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为了江山的稳固,曹丕决定设立中书省,并且让士人充当中书省的官员。

这是重用士族的一个前兆,原本曹操时代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氛围被打破了,世家大族打开了重现昔日辉煌的第一扇门。

世家大族们终于看到了出头的希望,他们欢呼鼓舞,奔走相告,纷纷认为曹丕当皇帝一定会是一个明君。

其实,也怪汉献帝太穷了,实在拿不出来比曹丕更具有吸引力的条件,不然这些世家大族肯定有无数种办法保住汉献帝的皇位。

曹魏时代的中书省和汉代的不同,曹丕时代的中书省拥有了起草诏书的权利,几乎就是一个核心权利枢纽了,现在曹丕任用士族做中书省的官员,摆明了就是跟士族说:“你们跟着我混吧,等我的新公司成立了,我给你们使劲涨工资,到时候房子车子要啥有啥啊。”

士族看到曹丕这么大方,原先曹操时代对曹家积累的偏见立刻一扫而空,世家大族对曹丕的态度迅速友善了起来。

04

其次,曹丕废除了中常侍和小黄门,宣布严禁宦官干政。世家大族和宦官集团一直不对付,但是当初曹操一直护着宦官集团,世家大族肚子里的火气已经憋了很久了,只不过一直都敢怒不敢言。

现在,曹丕削弱官宦的力量正合世家大族的心意,这些世家大族看着宦官裁撤的裁撤,削权的削权,真是开心得睡着了都笑醒了,他们对曹丕的好感立刻又多了几分。

同时,曹丕还开始严格的监视藩王,削弱藩王的权利。虽然曹丕一开始的本意是加强君主集权,便于自己的统治,但这些对藩王的限制却导致宗室力量薄弱。等到日后世家大族崛起时,王室早已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了。

汉代分封诸王,一方面是要王室成员远离政治中心以免夺权,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权臣夺位,因为一旦有权臣想要挟天子而令诸侯,那么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就可以共同起兵征讨。

然而,现在曹丕为了坐稳江山,已经顾忌不到未来了。他为了让掌握话语权的世家大族支持自己,不惜连外围的宗室兵权也放弃了,果然是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这样充满诚意的做法让世家大族很满意,但对曹魏政权的伤害却在日后逐步的体现了出来。因为各地的藩王和皇室其实是共生体,曹魏时代弱小的藩王为日后世家大族独掌大权留下了隐患。

05

曹丕上台后立刻将人事选拔制度改为“九品中正制”,算是送给这些门阀世家们一个丰厚的大礼包。

九品中正制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判的传统,一切重新回到当初拼人品的时代。官员们需要勤奋修炼人品,以便得一个好名次,从而得一个好官职。

选拔时,由朝廷派出裁判“中正官”,然后各地的人才都由中正官来打分从而获得不同的品级,由于从“下下”品到“上上”品总共有有个等级,所以这套考核方法叫做九品中正制。

官员们的品级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比如一个官员如果被评为二品,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一路繁华璀璨,平步青云;如果被评定为五品,那么他就只能去做个芝麻小官,勤勤恳恳一辈子至多也就混个中层干部。

更惨的是被评为九品的人。按照九品中正制,这样的品级算是下品,那么不管这个人多有才华,没再无入仕为官的希望了。

虽说评判标准要从家世﹑道德﹑才能三个方面考量,但由于能够担任裁判的人多半都是世家子弟出身,因此评判时也更多的偏向于家世门第的考察。

结果,当时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寒门子弟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呆在中下层,而豪门望族的子弟还在读小学的年纪就被人追到家里去授予官职,有时甚至连走个察举的过场都给免了。

结果,朝堂之上,担任高官的世家子弟越来越多,寒门子弟发展的通道越来越窄,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最终发展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曹操当年克服万难亲手改革的人事制度,就此终结了。

世家大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曹丕也终于靠着改革九品中正制这份大礼包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双方都是赢家。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令曹丕没想到的是,九品中正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成全了曹丕,却毁了曹魏,可惜此时的曹丕还不知道九品中正制的威力。

世家大族显然是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受益者,因此他们成为了曹丕称帝后最有力的支持者。正是靠着这些门阀世家的强大力量,曹丕才能稳坐皇位,成就曹魏江山数十年风华。

0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曹丕虽然靠着九品中正制坐稳了皇位,然而在九品中正制下,门阀世家也不断的壮大,最终成长为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巨大势力。

曹丕死后,世家大族司马氏终于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然而此时藩王势弱,皇室已经没有可以制衡司马氏的实力了。

司马懿剧照

其实,如果一直按照曹操唯才是举的官吏选拔标准,也许司马氏永无出头之日,那曹氏子孙的命运也将改写。但历史不容假设,曹丕开创的九品中正制帮了士族的大忙,靠着这个制度,士族就此飞黄腾达,最终发展的失去控制,尾大不掉,然后反噬曹氏皇权,祸延子孙,遗害无穷。

或许曹丕当年靠着九品中正制坐稳江山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后世子孙会因为九品中正制失去江山吧。

天意弄人,大抵就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