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河 2009年04月13号日 中国古代兵家作战非常讲究阵法,即所谓布兵摆阵。阵法得当,可以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挥自家优势,杀敌人威风,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据说“八阵图”最早是战国大军事家孙膑根据《易经》八卦图发明的,故又称八卦阵。三国诸葛亮精通此道,并有创造性发展,曾在四川夔州用石头布设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故称“八阵图”。唐代大诗人杜甫路经夔州时,发现八阵图依然可辨,但物是人非,不由感慨万千,吟成《八阵图》绝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此诗遂成成千古绝唱。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在电视上偶然听一位华人学者说,郑和下西洋浩浩荡荡的船队,用的不是鱼贯阵,而是“雁阵”队形,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前后距离拉得过大,造成难以指挥、难以照应的弊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风势、水流,提高航行速度和安全,确保万无一失。我对此很感兴趣,但在现成材料中找不到雁阵的根据。后来我参观南京郑和宝船厂旧址时,发现200米碑廊中有一块郑和下西洋船队的“雁阵图”红铜浮雕,我如获至宝,连忙拍摄下来,回家后制成网站图片,并斗胆步杜甫八阵图原韵,题诗一首: 功盖龙王国, 名成雁阵图。 潮回碑自立, 观止水天书。 我之所以敢在诗圣面前献丑,实在是因为郑和的“雁阵图”太伟大了,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因此,也就顾不得什么面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