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晋高祖石敬瑭是哪族人?

 怡阅轩 2019-05-31

涛说乱世史——新鲜认真地说历史


文章概要:乱世五代十国,混血汉人石敬瑭刷新下限,为了篡位,向契丹国主称“儿臣”,割让幽云十六州,建立汉化政权后晋,被后世称为“儿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遗臭千年的叛徒。

图片来源——新浪网友逗娃

引言:网上有一些功利主义者,想为石敬瑭翻案,其重要的出发点说石敬瑭不是汉人,而是沙陀族人(西突厥别部)。这些人在石敬瑭族源可疑的前提下,为晚年石敬瑭的背叛、割地、篡位等等恶行翻案,不管这些恶行的性质——人类所共同厌恶的罪恶。

这让人感觉无语。因为这类似于一部分“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韩国人,说全世界都是自己的一样;他们抓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乱加意淫,不考虑证据链条,得出是非颠倒的结论。他们真正掩盖的,无非是其极度虚弱、自卑的内心。

我一直研究乱世史,五代十国是我研读的重点。鉴于网上哗众取宠的观点越来越多,我需写文章讨论一下石敬瑭的族属。

正文:

个人观点,在石敬瑭族源可疑的前提下,可以把石敬瑭归类为“混血汉人”。因为石敬瑭本人深度汉化;后晋政权,也是汉化政权。

1、判断原因——史料价值更高的《旧五代史》明确记载。

旧五代史明确称石敬瑭是汉人,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西汉丞相石奋的后代,然后祖辈流落到甘州,与当地人融合。

“(石敬瑭)本卫大夫蜡(石蜡蜡)、汉丞相奋(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

这种说法不可忽视。毕竟《旧五代史》的作者薛居正等人,就是五代十国人,反映了当时人基本态度和想法。

2、《新五代史》的石敬瑭父亲问题。

晚一些《新五代史》,记载石敬瑭的身世不详细,姓氏不可考,只说石敬瑭的父亲名字“臬捩鸡”(这是个藩名),出于西夷,和李克用一起归唐。这是石敬瑭是沙陀人的直接证据。但这个证据禁不住推敲。

(1)、这个证据,与《旧五代史》的不矛盾。我们这样顺一下脉络。因为战乱,石敬瑭的祖辈逃难甘州,到他父亲那代,取了一个当地番族名字——“臬捩鸡”。这只能说明他的父亲逃难,与沙陀当地人或当地女人融合的事实。但父系y染色体遗传是非常稳定的,如果你的祖先是石蜡、石奋是汉人,那么遗传下来还是汉人。这是石敬瑭祖辈、父辈,石敬瑭无法改变的。

还有一个细节,纵览《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活动在沙陀的地区的石敬瑭,却没有记载沙陀名字或姓氏,这太奇怪了。无争议的沙陀人——李克用(朱邪氏)、李存勖(朱邪氏)、李嗣源(邈佶烈)都在正史提及了番族姓氏或名字。

(2)、众所周知,汉族人的生存能力、移民能力很强,公元1405年郑和下西洋,中国沿海的向外移民开始增加。时至今日,君不见,现在的很多欧美富豪,都以取一个亚洲老婆为荣。对于古代,战争避难,也是汉族迁徙的重要动力。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华裔的血液。

3、在中国古代,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石敬瑭所在沙陀,是一个深度汉化的政权,千方百计抹除自己的少数民族痕迹,五代短短几十年,便急速融入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当权少数民族。”

(1)、在中国古代,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

我们退一步考虑,认为《旧五代史》为尊者讳,掩盖石敬瑭身份。如果石敬瑭和其祖辈,就土长土长的沙陀人呢?这也无妨。

“涛说乱世史”支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民族问题。我们再说一个关键概念,“中国古代,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

很多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纵观中国的25史,“民族”这个专有名词,在《清史稿》之前没有出现。我曾统计过24史词频,譬如第一史——《史记》,提到最多的词是“天下”。25史近5000千万字巨著,所记载的第一目的,应该是“天下平定,百姓安宁”。这是我们的老祖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最核心的特质,最朴素的特质。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华夷之辨,民族概念提及的较少,而且要让位于中华大地的团结和统一,因为中华大地,就是通透整体的大户型。

(2)用实物说话,石敬瑭所在沙陀,是一个深度汉化的政权

有了以上概念,我们再说说沙陀首领李克用。他是沙陀晋的建立者,但是其深度汉化,比许多汉人还认可汉文化。

不妨看看李克用的身后大事——建极陵墓地(图片来自于新浪网友博客爱塔传奇)。

仪卫出行图(叉手礼)

墓室内浮雕侍女——唐朝侍女

仿木枓栱屋檐

这哪里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墓室,分明就是汉人高官、王爷的墓室!对于身后之事都按照晚唐形式,李克用从骨子里认同汉文化。

李克用儿子李存勖——“军神皇帝、伶官天子”的词作

叱咤战场的纯正沙陀人,居然也可以写出如此婉约和美、细腻柔情的词作来!

正式因为深度汉化,五代十国过后,曾掌握政权的沙陀族,便急速融入了中华民族。其速度之快,历史罕见。与同时期的辽国不同,与后来金、元、清更是不同。

(4)、石敬瑭政权的性质——汉化政权。

分析一个政权的性质,可以从其执政班子来看。而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执政班子基本都是汉人。与同期的辽国,后来的金国、元朝、清朝不同,沙陀人在后晋没有什么特权,不存在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汉人在沙陀,封官进爵、顾命辅政,没有限制。

我们看看石敬瑭的五位宰相:冯道(瀛州景城人——今河北沧州人),赵莹(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桑维翰(河南府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李崧(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和凝(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客观地说,这些汉人宰相,实行了一些发展民生地善政。

执政班子决定了一个政权的性质,后晋,也是一个汉化政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