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京景物略》(卷一城北内外)——三圣庵

 明月流 2019-05-31

​三圣庵


德胜门东,水田数百亩,沟洫浍川上,堤柳行植,与畦中秧稻分露同烟。春绿到夏,夏黄到秋,都人望有时,望绿浅深,为春事浅深;望黄浅深,又为秋事浅深。望际,闻歌有时:春插秧歌,声疾以欲;夏桔槔水歌,声哀以啭;秋合酺赛社之乐歌,声哗以嘻。然不有秋也,岁不辄闻也。有台而亭之,以极望,以迟所闻者。三圣庵,背水田庵焉。门前古木四,为近水也。柯如青铜亭亭。台,庵之西。台下亩,方广如庵,豆有棚,瓜有架,绿且黄也,外与稻杨同候。台上亭曰观稻,观不直稻也,畦陇之方方,林木之行行,梵宇之厂厂,雉堞之凸凸,皆观之。


夷陵雷思霈三圣庵同王德懋太史○

南客偏宜水,北田亦插禾。云光朝欲合,山色晚来多。群鸭蒲边戏,有人林外歌。视听殊未尽,无奈夜深何。


上海蔡文瀛三圣庵○

白月满天雾露长,禾光树影四周墙。风吹红雨纷花片,不辨其花辨得香。



注释:  

  

[1]德胜门:北京内城北面靠西的一个城门。

[2]沟洫(yù):田间水稻。浍(kuài):田间排水渠。川:河流。[3]分露:分别承受着露水。同烟:一同被雾气笼罩着。烟:泛指山水云雾等气。

[4]都人:京城的人们。

[5]际:时候。

[6]疾以欲:迅速而婉顺。

[7]桔槔(jié gāo):一种在井上汲水的工具。

[8]哀以啭:悲哀而宛啭。

[9]合酺(pú):合聚饮食。赛社:一年农事完成后,陈酒食以报田神,聚饮作乐。

[10]不有秋:收成不好。

[11]岁:一年的收成,年景。辄(zhé):总是。

[12]亭:此处作动词,建亭的意思。[13]迟:等待。

[14]庵:此处作动词,修筑。

[15]柯:树枝。青铜:青铜色。

[16]亭亭:高耸的样子。

[17]同候:这里指瓜豆的“绿且黄”,与稻、杨一样随节候变化。

[18]直:同“值”,遇上。

[19]梵宇:佛寺。厂厂(hàn):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

[20]雉堞(dié):城墙上修筑的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叫女墙。            


附录1、


刘侗(约1593—约1636),字同人,号格庵,麻城(今湖北省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知县,卒于赴任途中。    他是“竟陵派”的重要作家。著有《龙井崖诗》、《雉草》。另有与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于奕正负责寻找资料,刘侗负责写作成文,全书八卷,主要记载北京城郊的名胜古迹、景物风土、人物故事。这部书在文字上体现了“竟陵派”的幽深孤峭的特点。    


文中主要描写了三圣庵所处的方位和周围的景物。三圣庵背水田而修筑,庵西有观稻亭,都人可以登亭远望,通过稻田的颜色和农家的歌声,了解农事的变化情况。或许此地以三圣庵得名,故题为三圣庵。实际上作者并没有重笔描写三圣庵本身。     



附录2、黑窑厂、姻缘树


(阿流注:本节与《帝京景物略》所记或非一处,德胜门在城北,黑窑厂在城南)


这个院落就坐落在黑窑厂街中段路东,山墙上“佛光普照”在提醒过往人们,这里应该是个佛教庙宇,但和大部分寺院山门坐北朝南坐西朝东不同的是,这里却坐东面西,颇有个性。原来,“一直到解放初年,这里都是尼姑庵。”现在的掌门人吴明山居士解释说。


“这座庙宇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也就是辽代的南京城时就有了。为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如此说来,这座小小的三圣庵足以和白云观、牛街礼拜寺称兄道弟,只有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才能让它甘拜下风。身居城南闹市,历经千年沧桑,却几乎被现代人遗忘,刚要为三圣庵的遭遇感到不公平,突然想到咫尺之遥的三官庙、土地庙的不得善终,三圣庵的大隐隐于市,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据吴明山介绍,这里依然保持着千年来的基本格局,“三进院落,最后一重的正殿二层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佛祖;一层供奉的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只是部分原来是院落的空地,如今成了新建住宅小区的宅基地,好在整体尚存。”现在的风貌是民国初年大修时的样子,为尊重千年来全木榫结构而始终不用铁钉。“您仔细看,我们墙面上都不钉钉子。现在元宝形状的琉璃瓦,还有飞檐上的'五脊六兽’,都是民国初年笃信佛教的黎元洪大总统捐的。”


和琉璃厂一样,黑窑厂也是明清两代的“五大厂”之一,因就地取材烧制黑色砖瓦而得名。北京城只有白云飘飘,并无黑土深深,这黑土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这里当年是辽南京和金中都的东城垣之所在,地基天长日久到了明清就形成了黑色的土壤。今天三圣庵以南包括陶然亭公园大部分的广阔地盘,都是昔日黑窑厂的地界。


“姻缘树”上红线飘飘

 


在问及这一带有什么历史传统时,“我们这黑窑厂街最大的传统,那就是地势低,从前一下雨就变护城河了。”一位在黑窑厂街居住了一辈子、原地还迁的耄耋老奶奶,用城南地界特有的幽默告诉我们。


但棉裤套皮裤,必定有缘故。原来,黑窑厂街地势低并非自然天成。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因为在旧京香火颇为繁盛的三圣庵坐落于此,这条不长不宽的小街居然几百年前就是青石路,这在相对破落的南城,规格就算相当高了。可连天里络绎不绝的来客摩肩接踵,居然让青石路磨损下陷!比三圣庵大的名寺有的是,为什么独独这座小庙如此受欢迎?


敢情几百年来的广大香客不光是为了看西方三圣而来,不少人原来意在后院的老槐树。这株老树至今已有430余岁,而种下它的人,居然是有史记载三圣庵出家前“成分”最高的一位师太。明万历年间,成阳公主为不能和一位自己芳心暗许的青年才俊成婚而忧郁成疾,后来在三圣庵出家,手植此书以寄相思于风雨。还得感谢这位中国版的女圣瓦伦丁,让这里从此有了“燕京八景外一景”的“三圣庵里姻缘树”。


这株姻缘树至今仍健在于后院南侧一隅,其枝如虬龙,分露同烟,其叶春绿到夏,夏黄到秋。400年来,凡人有求姻缘者,取红绳系于此树树枝之上,诚心默念爱人之名,莫不灵验。久之,这里落下了“天好姻缘,三圣护佑”之名,远道来此求姻缘者络绎不绝,结果把庵外的黑窑厂街都踩塌陷了。而此古槐树枝上经年悬挂的红丝线不下三千。据曾住在这里的吴大爷介绍,腾迁之前这里成了大杂院,仍有心诚者跑来牵红线。“那时候一看院子里来了陌生人,手里没拿红线得问一句,别再是小偷;拿着红线的,没事,来求姻缘的。”


而今天这株依旧芳华吐纳的老“红娘”依然遍体披红,只是现如今如果想求得天长地久,得先付出象征“久久”的99元人民币,才能让姻缘牌的红线义无反顾地缠绕上姻缘树的枝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