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职者的“老板思维”一定不能是真正的“老板”思维!

 天降大任于新人 2019-05-31

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板思维这个词非常流行,很多领导喜欢用这个借口来说服手下要有牺牲精神。老板思维到底是啥?为啥必定要有老板思维呢?老板思维一定就是对的吗?

以我现在的眼界来看,老板思维就就假如我是老板,我应该怎么样思维,那为什么一定要有老板思维呢?因为这中间涉及到一个运营思路和沟通障碍的问题。

老板你说什么?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公司都是老板开的,打工的去工作要么是在老板手下干活,要么是在老板手下的手下干活,左右都离不开老板。如果我们始终想不到老板的心坎里,老板又怎么可能认同我们呢?如果我们始终整不明白老板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和老板有默契呢?老板既不认同你又和老板没默契,老板又为什么给你开高新呢?所以还是要有老板思维的,最起码能让老板认同,和老板有默契。

但是中间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老板是老板,往往都是做了很多年的老板,员工是员工,根本就没有做过老板这个角色,怎么可能有真正的老板思维呢?其实不然,在很多人看来,老板思维有几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学习就可以,不需要真正的思维,比如成本思维,效益思维,结构思维,时效思维,结果思维等等,反正是你只要看看某些大佬企业家的传记或者访谈,你也就有了老板思维,虽然可能和你现在的老板稍微有一点差池,但是也只是属于学术方面的差别,而不是层次方面的差别。

老板与老板思维

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那些从公众大佬企业家的身上学到的知识却很难在实际的运作中变现,或者说技巧性还是不足。然后就有一些人又跟进了一层,我要是老板,我会怎么想呢?太过专注于老板思维,慢慢的什么事情都会想:“如果是老板,应该是会怎么想呢?”

站在供职者的角度想老板,很多时候都是盈亏平衡的问题,一个员工对于老板来说,肯定要是一个增值资产,也就是说这个员工要么能产生远远高于他薪资的价值,要么以后能产生远远高于他薪资的价值。所以很多老板都很喜欢和下属算盈亏平衡,或者算部门支出和产出,而且算的时候都只计算可见的利润收入,这就导致只有部分市场成熟行业允许且公司处于竞争优势的部门效益可观,而大部分的部门都是项目验证或者项目初创的阶段,多数都是暂时性亏钱的,老板思维慢慢多了,一旦陷入到投入产出比陷阱之中,就很难再创造奇迹。

不知道在哪里听到了这样一句,叫做“莫以己心代天心”,能当上老板的人都是大浪淘沙下来的社会菁英,他们所经过的经历是独特的,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是独特的,供职者的“老板思维”一定不能是真正的“老板”思维!只需要把我一条就好,老板对自己的本质工作是什么?做好就是拥有了老板思维。当确定要做一些需要“老板思维”的事情的时候,先确定一下“你了解老板和公司吗?”不了解为什么不请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