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茂林之家 2019-05-31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魏延在当代网络史圈以子午谷奇谋著名。不过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出自《魏略》,可信度不高,很可能魏延从未提出过这一意见。任何一部史书都有倾向性,而这部《魏略》就是按照司马懿家族的意图编出来的,所以这本书中,对诸葛亮的扭曲是显而易见的。

《魏略》说诸葛亮北伐太谨慎,他六出祁山稳扎稳打的方法根本不能取胜,如果想北伐成功,必须用子午谷奇谋这一策略。《魏略》还说不敢采纳这条奇策,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当然,魏延是否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并不重要。在刘备时代魏延就非常被重用,取得汉中之后,刘备用魏延镇守,而非张飞,令众人震惊。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魏延

刘备以擅长识人著称,魏延当然是极为有能力的。诸葛亮时代,魏延也是军中至关重要的人物,除了在诸葛亮大破司马懿的卤城之战中起到巨大作用之外,魏延更有着自己的独立领兵得意之作——阳溪之战。

阳溪之战由魏延作为主将,吴懿作为副将。两人深入羌中,将曹魏名将郭淮和大将费曜打得大败。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阳溪的位置难以考证,有说法(比如上图)认为已经到青海湖附近,这种说法应当不可信。但魏延确实较为深入羌人活动区是无疑的。

具体作战过程缺乏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依靠残碎的记录来推测。

当时曹真、张郃、司马懿率领三路大军,分别由斜谷、子午谷、汉水向蜀汉的汉中进发,诸葛亮被迫率领主力,在汉中据守。魏延迎击郭淮、费曜的兵力,必然不多。

考虑到魏国国力远胜蜀国,因此不但正面进攻汉中的兵力比起诸葛亮主力有数量优势,郭淮、费曜所部数量也一定多于魏延、吴懿所率领的蜀国偏师。

魏延军深入魏境作战,可以说是非常胆大,但也是有所考量的。羌中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地形复杂,魏国对此控制力不强,郭淮在此迎击,补给线也很长。

诸葛亮三伐收复了武都郡并夺取了阴平郡,魏延在阳溪作战无论胜败,都能在结束作战之后撤入阴平,自武都返回,后路有所保障。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赞美吴懿说——"车骑,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显然,说的就是阳溪之战。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吴懿

吴懿所部以少数兵力,抵抗住了魏军大部队的进攻。这基本可以认为是魏延的诱敌之策。

精干的步兵锐卒被交给了吴懿,让郭淮费曜发现蜀军分兵。吴懿应当占据了制高点,以长枪方阵和盾牌列阵防守,并用木枪等障碍物插在四周形成简易工事。蜀军本来就擅长山地战,而高的地势也能抵消魏军骑兵的冲击力。

当魏军集中兵力试图吃掉吴懿部却久攻不克,体力消耗,士气挫折之后,魏延便率领更多埋伏已久的蜀军突然出现,与吴懿夹击魏军。

此次魏延进入羌中,应当取得了某些羌人的合作。也就是说蜀军骑兵比例有所上升。骁锐的羌人骑兵利用冲击和驰射袭击魏军,造成魏军很大的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北方并没有马镫。但云南地区在西汉时已经出现简易的绳圈式马镫。诸葛亮南征之后,吸收南中骑兵加入蜀军,因此绳圈式马镫也被引入蜀军。

这就意味着蜀军骑兵虽然数量不如魏军,但操控上更加灵活。而且,蜀军骑兵本身就擅长在崎岖的山地地形作战。

此战歼敌数目不详,但根据魏延战后被加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县侯"来看,战果应当是惊人的,歼敌很可能在5000人以上。

阳溪之战应当还夺取和烧毁了魏军的不少物资粮草。

《三国志郭淮传》载: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根据史料我们看得出在诸葛亮四伐出祁山进至卤城时,陇右缺乏粮草,甚至要从长安一带大量运输过来才够魏军消耗。这或许和魏军在阳溪之战的惨败也有关系。

阳溪之战后,蜀汉的影响力越发深入羌中,后来姜维也屡次进入羌中,挑动羌人与曹魏为敌。另外,此后蜀汉也能从羌中获得大量马匹,增加了骑兵的数量。因此,阳溪之战的战略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魏延的巅峰之战——阳溪之战

魏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