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来源于什么?

 安迪的书店 2019-05-31


昨天晚上,孩子的月考英语成绩出来了,相比前期几次综合成绩,这个分数不理想。当把这个成绩告诉孩子以后,孩子也是满脸的不高兴,不知道是自我懊悔,还是自责,总之,情绪不好。虽然我老婆鼓励孩子说:我们又没说什么,没有批评你,努力就行!快写作业吧!随后她就关上孩子的房间门,拿着卷子让我看,并问:看看考试问题出在哪了?我看了看卷子,错误集中在字词使用方法方面,并说基本功还是不行。放下卷子,看见老婆坐那沉思,脸色也不好看,我只好劝劝说让老师分析分析再说吧!

其实表面上一幅轻松的样子,但在我内心中,焦虑瞬间已经占据全部空间。由于情绪的感染,整个家庭气氛也因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变得凝固了,没有快乐和轻松的立足之地,家长的焦虑,孩子的不高兴,似乎在一个晚上击碎了所在未来的梦想和希望,尽管理性的思考告诉我,未来会好的,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任何小的波折都会在父母的心中踏过留痕,让父母焦虑不断,而且一直持续,为什么?这些焦虑来源于哪里?

原因一:家长自我认知有限形成的“羊群效应”被利益操盘手利用导致家庭经济压力不断增加。在日常的交往中发现,很多家长面临孩子学习问题时,都是一知半解,在困难面前除了用金钱来解决外,没有自己清晰的逻辑认知和坚定执行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方向对着,但类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鸡汤广告词,也深入很多家长的脑海,总感觉大势所趋,自己也没办法。相反,很少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合理的理想,陪伴孩子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等等。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被商家利用,无形中一步步卷入学区房,补课,成绩不理想,钱越花越多的怪圈,最终使家庭的经济压力越来越来大,焦虑也越来越来多。毕竟,精英教育只适合一部分孩子,这只是矛盾的局部,但要以矛盾的局部现象做法来代替全部,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大树,也可以成为娇艳的花朵,也可能成为美丽的灌木,生物的多样性给予了世界的丰富性,才有了和谐美的幸福感。所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非要让一个不抽烟的人抽烟,那不是痛苦吗?甚至还浪费资源。

原因二:父母自我愿望未实现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的期望值落差导致。在家长这个群体中,普通工薪阶层几乎占据大多数,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影响,自身群体意识的反作用等因素,在面临孩子教育时,往往都潜意识地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或是自己当年的学习方法,甚至是自己当年没完成的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面临当前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或是没有信心时,无形中就会影响孩子,比如:对于补课这个问题,经常有家长会说,我们那时候上学谁有钱补课,即使有钱,也不用补;还有的说,我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孩子你要努力,争取考入所谓孩子心目中的学校(实质上是父母曾经的愿望);还有的会说,孩子你要好好学,否则以后就没有好工作,很难在社会立足!等等,目标式教育孩子的例子很多,但熟不知,这些愿望都是父母潜意识强加给孩子的,究竟自己的孩子特点是什么?孩子优势是什么?从不去研究和观察,只是一味地希望孩子上名校,当科学家、当艺术家等统而笼之的,真正孩子心中的自我明确目标没建立起来,最终导致家长的笼统目标和孩子的模糊目标不能统一,所以难免产生落差,焦虑自然就来了。

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保持终身学习好习惯,努力为生命的精彩而拼搏!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我们家长该做的,不要去为别人的鸡汤和忽悠去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