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在支付宝上买的“好医保”由于就诊的医院不符合规定被拒赔了,本来是一起很正常的拒赔,却引来了很多人的口诛笔讨。 在这之前也有朋友圈的同业说支付宝上的保险不靠谱的: 我们放大了来看,究竟是不是所说的不靠谱: 支付宝只是一个销售的平台,产品都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只是销售的渠道不同而已,难道支付宝销售的保险产品就不受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受安全保障制度所保护? 支付宝做为一个平台只是做了一个免责的声明而已,难道从你手中卖出去的保险,你要给客户一个保证,如果保险公司不赔由你来赔? 我觉的客服说的没什么问题: 无论健康告知有没有问到,医疗险一般都是不保既往症的。别的百万医疗由于一些既往症就不能投保了,而好医保告知比较简单,可以正常承保,既往症大家都不保,我也不保有什么问题吗?能投保总比不能投保要好吧? 我们再回归到这次拒赔的案例当中,消费者去私立医院就诊好医保拒赔了,如果说这是好医保的套路,难道别的百万医疗可以赔? 打个比方,自己不去看医生而私自从网上买了点儿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结果吃出问题,要埋怨制药厂的“套路”深吗? 支付宝只是一个平台,产品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能因为在支付保上卖就认为它不靠谱。有很多产品还是不错的,我自己也从上边买过产品,也给自己的客户介绍过产品。 支付宝销售保险有没有问题?有的,而且隐患还不小。 前段时间,我想以支付宝上的意外险为例,为学生讲意外险的知识,看到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 点击投保后有一个这样的同意协议: 点击同意并投保,不用填写任何信息就可以支付了,包括我们的职业信息。 买过意外险的人知道,意外险产品的投保一般是会限定职业的,如果你的职业危险程度超过了产品的投保要求,那么保险公司是可以不赔的。 比如这款产品的投保要求是1-3类职业人群,如果你的职业是4-6类是不可以投保的。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保险专业知识,怎么知道它能不能投保? 我做为保险专业人士,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职业类别表,于是求助客服: 也就是在你确认协议的时候能看到保险条款,点开条款后,在条款的最后方有职业类别表。 我相信很多人根本就不看这些晦涩的文字,晦涩的条款,直接点击同意,如果职业危险程度超过了1-3级,那理赔时就会拒赔。 很多人是马云的忠实粉儿,对线下的保险具有偏见,觉的马云更靠谱,所以更相信支付宝上的产品。 让那些卖保险的死去吧,钱不让他们挣了,直接在支付宝上买还便宜。 如果你是医生或者要买的药是非处方药,你可以直接去药店买,不让医院赚差价,但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买的是处方药,那么你一定要先找专业的医生去开方。 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是“非处方药”,所以,别拿自己的无知带来的后果来埋怨保险公司是骗人的。 这次拒赔与我在《未在指定医院就诊能赔偿吗?》分享的案例有些类似,客户在私立医院的医疗费用在我的争取下给报销了一部分。 这次拒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支付宝的机器人客服没能及时的回复; 2、朋友的指导错误,误将三甲、医保定点等同于公立医院。 这种错误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同样也会犯,保险公司也不会因为是你销售人员的错而给报销。《所谓经验都是苦难的精华》中也曾经介绍过当初我的不专业造成的理赔难的经历。 所以,家庭保障需求不仅仅只是找到便宜的保险产品,也不是买完保险就完事了,最重要的是当事故发生后,有没有一个专业的顾问一直守候在你身边,给予你最及时的帮助。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坚守买保险一定要一对一详细沟通,然后再做购买决定的原因。 我曾经在支付宝上买过家财险,反正到期后是没有任何人通知我再续保的(别的产品我不清楚),如果我忘记了续保而恰恰这时候发生了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担? 通过我买了这种短期保险的,我都会设置提醒,提醒客户续保。 支付宝剔除了一部分销售成本,有些产品确实很实惠。可以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但是自己要有鉴别的能力,如果没有那就为知识付费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投保误区 会长大的保险是否值得买?百万身价意外伤害保险是否值得买?万能账户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心真宽!保额不足竟然敢去体检?如实告知不是什么都要告知不知买啥保险?看这几张图就全明白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看意外医疗应该怎么买做好这几步让理赔不再难保险公司2017年理赔数据分析产品解析 一款有意思的年金险:天安人寿传家福华夏如意来,对抗不了时代的孤胆落幕保险公司与经纪人 友邦我永远感激,但我更忠诚于我的客户亲身经历说说保险代理人与经纪人的不同这几种情况最好找保险经纪人投保关于保险经纪人的疑问全在这里了保险公司亏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你推荐的保险这么便宜,有什么猫腻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