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春已去忆《春日》

 溱湖之恋 2019-05-31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在春天里,我到处在桃红柳绿之地拍摄图片和视频,不觉又一年春天过去了,春花不再那样烂漫,可以说今年春天我拍下的图片不少于5000张,但春已去迎来了烈日的夏。不觉想起了一位宋时期的理学家,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为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帝讲学的叫朱熹一首诗,他借春来喻视孔子学说之道可催发生机与活力,用万紫千红来喻示孔子学说的丰富多彩!原文如下:

《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大意是说,作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游玩在泗水之滨,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这世上的人呀,谁都可以看得出春天的面貌,当和煦的春风吹来时,那百花竟相开放、呈现出万紫千红,此时此刻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其实有谁能真正理解,这朱熹乃一位理学家,他写作这首诗时,看上去好像是一首咏春诗。诗中所写的景物也很像是这样。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占领。朱熹没有北上,怎么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呢。那么有人要问这泗水写的什么意思?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后面写的“寻芳”,那是他求圣之道。余以为“无边光景”说的是空间极其广大,从而透露了朱熹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他的这一哲理诗不露说理的痕迹,太高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