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了挂的印度,就连做慈善也开了挂!

 860277 2019-05-31

初到德里,对印度的印象和来之前对印度的刻板印象基本一致。

到处都是肮脏杂乱的街道,垃圾随地乱扔是常有的事,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凌乱的散落在路边。


由于印度教的原因,牛是可以随便在街上走的,所以牛粪自然遗落在地上,于是走在街上常常感觉空气中漂浮着臭味。


虽然火车行驶时依旧不关门,不过已经不允许人们挂火车了。

而火车车厢里不拘小节的印度老乡们随意的把脚架在对面的椅子上,用小勺津津有味的吃着咖喱味的零食。

最初来到印度的印象就是如此,这样的印度大概怎么都让人喜欢不起来。

而我却一直坚信,这个世界应该是多面的,而对于印度刻板印象的改观,应该是见到了阿姆利则的金庙开始的。

这是一座历史以及宗教色彩十分厚重的城市。

这座城市对于锡克教徒来说就相当于穆斯林的麦加,基督教的耶路撒冷。(锡克教是 15 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种神教,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

穿过拥挤不堪的街道,突突车停在金庙广场外侧。

过了这座城中心的雕像就来到步行街,周围有许多的大排档和批发市场。

这一路上阿姆利则的街道和印度首都德里并无二致,

但是神奇的是当我走进广场,整个世界都突然变得整洁了,灯光照亮建筑,在夜幕下变得神采奕奕。

“ 脏 ”、“ 乱 ”、“ 差 ”的刻板印象,在阿姆利则的广场周围并不适用。

这片广场仿佛神明在阿姆利则画下的一个圈,让凡间的人在这里受到了他们的庇护。


拨开人群,躲开飞驰而过的车辆,终于来到了金庙,这座锡克教的圣城。

锡克教徒的穿衣打扮就是我们心中印度老电影里的形象,包裹头巾,而这也符合锡克教的“卡尔萨戒律”(也称5k戒律):kesh( 终生蓄长须发 ), kangh( 戴发梳 ), kacch(  穿短裤  ), kirpan(  身佩短剑  ),kara(  戴手镯  )

寺庙每个门口都有几个桶,里面放置为打算进庙的人们准备的头巾。

天空彻底黑下来,金庙内的建筑全部亮起,在夜空里熠熠生辉。

寺庙内洁净如洗,与外面的街巷形成鲜明对比。

一座巨大的水池坐落在寺庙广场中央。

池塘里的水是圣水。

在池塘里沐浴会得到神圣的祝福。

用 750 公斤黄金打造的金庙就坐落在一个水池里。伴随着朗朗经文,金庙在夜幕中璀璨夺目,像童话世界里的城堡。

这一定是一座从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寺庙啊!


在圣池边跪拜的信徒,聆听着寺庙里传唱的经文。围着金庙走过一圈,会感受到极大的庄严和神圣。

仅仅是看见这样壮观的建筑就已经震撼不已,而金庙并不只是以外表惊人。

这里还是世界最大的慈善堂。

金庙后面有一座很大的食堂。

无论你来自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你是男女老少有着何种信仰,无论你贫穷富有,健康或残疾,你都可以来到这里得到24小时无限供应的食物。

在进门口领取盘子,勺子和碗,走到门口等待指引。

时间一到,工作人员会打开最右边的门,把食堂内部的人送出大门。

随后等待就餐的人员进入食堂内,蛇形排列坐好,坐满后关上门,没能进来的人在门口等待。

只要把盘子放在地上,过一会就会有工作人员前来询问你是否需要,并分发食物。

食物有豆子酱汤,加了奶的米粥,油饼和另外两种不知道是什么的酱汤。

虽然餐食简陋,但味道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管饱。

大约20分钟左右,吃完饭的人陆续起身排队走出食堂正厅。到洗碗处归还餐具,负责清洗餐具的大约有几十人,传递,清洗,叠放,推走,流水线般的程序让你很难相信这些人都是义工。

金庙不光提供免费的食物,也提供免费的住宿。许多锡克人在周末从各个城市乘车赶来,许多人在寺庙墙角边席地而睡。

也有一些屋子为人们提供免费的床位,虽然设施简陋,气味也不是很好,但的确为许多身体虚弱的人们和背包客提供了住处。

金庙内的印度人十分友好,他们看见游客会热情的上来请求合影。

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会说流利的英语,虽然多数有口音,但适应了以后就能很好的沟通。

我被这样的宗教文化深深吸引和震撼,这些年常常听见公益,慈善,世界最大的慈善堂大概就在这里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国度,只要四肢健全的人基本不会吃不上饭。可走的多了发现这世界上有太多地方的人吃不上饭,也无处安身。

这个世界不缺改变世界的人,

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忙着拔高世界的顶端。

这个世界缺少的是挽救世界底层的人,

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是穷苦人的希望,他们在努力把世界的深渊照亮。

在金庙里逛累了就在两边随便坐下,遇到印度友人都会热情的与你打招呼聊天。

他们的英文非常难懂,但只要你愿意听,他们会一遍一遍的讲到你听懂为止。

看见我手里的相机,他们就会想来一张,你不必苦恼怎么把照片传给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索要,甚至不会看,他们只希望你能把他们的笑容留在相机里,留在记忆里。

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常常是多面的,而印度就是这样多面的一个国家。

初见时嫌弃他,了解后喜欢他,熟悉后敬佩他。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来自于印度西北部的“ 花园池塘 ”——阿姆利则。

阿姆利则除了金庙,还有一个全世界都难得一见的奇观就是:巴基斯坦与印度两国之间的降旗仪式。

没错,就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专属于印度式的杂技外挂。

这两只训练有素的狗子,一看就从小接受了印度开挂文化的影响。。。

 而这场降旗仪式,更像是一个带着印度风情的杂技表演。。。

撰文 / 流浪草 小花

编辑 / 韩老师

摄影 / 流浪草

特别鸣谢 / 出镜的印度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