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者:桑清 古村窑沟韵千年,卧畔桑干群峰环。 土瓦青砖随风逝,陶艺精湛代相传。 在涿鹿县武家沟镇,有个千年“陶乡”位于桑干河畔……循着历史的遗迹,我们走进千年制陶之乡---东窑沟村。 踏进东窑沟村,走进那狭窄的古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用匣钵、陶片垒成的房屋和院墙,这成了村子特有的一道风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现在村民仍旧大多以制陶为生。村里随处可见的,用黄土、石头和瓷器碎片堆砌成的房梁、院墙、台阶,和由泥土打成的土房。 浓郁的“陶”文化散逸在东窑村的处处角落。 古民居四合院,砖瓦非常齐全,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 宋元时期,此地制陶作坊开始形成规模,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传,当时东窑沟家家制陶,手工作坊达一百多家,运送产品的骡马数千匹。运输车马日夜不停,各行业都因制陶而繁盛。 (古陶窑遗址、遗迹) 很多遗存于世的古窑,经技术革新逐渐衰落,经风雨侵蚀,已是残垣断壁、荒草没膝。 县志记载,汉代上谷郡太守景丹为在本郡建窑制陶,亲率部下出巡,发现此地土质粘润筋骨,便命人驻扎,建窑烧陶,遂成村落。 漫步古村,静听远古传来的悠扬瓷韵,随处可见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中国陶瓷特色的文化元素尽收眼底,千年传统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盎然生机。 村里的淳朴的老奶奶看到相机,很时尚的也来摆个posture。 陶艺博物馆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占地12亩,是在原来陶瓷烧窑的原址上建立起来的。陶艺博物馆共分展厅、制作间、体验间、烧制间4个部分。在展厅中,主要陈列一些手工艺陶瓷,如缸、盆、碗、罐、壶等,供游人参观欣赏。 “给我一整天,还你一千年”。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 文化需要创新, 古韵要有新声 虽站在千年陶瓷文化积淀的高地,古窑人始终坚持文化创新,以求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人们在这个陶文化圣地寻陶根,找陶魂,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2013年8月,东窑沟制陶技艺被涿鹿县文广新局列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永燃不息,东窑沟村的陶瓷历史将在这里不断延续。让这一古老而又传统的手工艺焕发生机与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