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前胡入药源流琐见

 jiezhukuaile 2019-05-31


柴胡、前胡入药源流琐见

柴胡入药,以“茈胡”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汉,约公元前32—公元5年之间),曰:“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至《本草经集注》(魏晋,约490年)则记载:“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柴胡应用于实践,则以《伤寒杂病论》(约205年前后)所载小柴胡、大柴胡汤闻达于世。今本《药典》(2015版)所载柴胡,明言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以《神农本草经》所载“茈胡”别名为“地熏”。《本草乘雅半偈》(明,1647年)注曰:“凝极阳复之时,而香孕柔茁,体用之元始具矣。根即茈胡,一曰地熏。”并引雷公云:“银州生处,多有绿鹤、白鹤于此飞翔,谓香气直上云霄,故曰地熏。”古籍中对“地熏”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诠释,并说明了产地为“银州”。言茈胡为银州道地者,不乏其书,又如《本草图经》(宋,1061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1108年)等。银州者,《本草汇品精要》(明,1503年)“旧本地名即今”载“即今陕西延安府葭县”,《本草纲目》(明,1578年)时珍曰:“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今言柴胡者,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产地有陕西境内,与《雷公炮炙论》(隋,约600年)所载颇为吻合,由此可知,以“地熏”为别名的“茈胡”实际与今之北柴胡相当,古时则以陕西为道地药材。

《本草经集注》(魏晋,约490年)前胡条下载:“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治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并载其功用为“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陶弘景将“柴胡”与“前胡”分列开来,在强调二者“为治殆欲同”外,又对其功用描述有所区别,认为柴胡、前胡均能去胸腹中结气、伤寒寒热、痰热结实等。但柴胡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而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至《本草纲目》则讲:“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李时珍则明确指出陶氏所言不实,《本草通玄》(明,约1667年)又明载:“柴胡、前胡均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耳。”后世逐渐将柴胡与前胡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今柴胡与前胡已经有着十分明确的区别,柴胡应用于实践为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而前胡则疏散风热、降气化痰,柴胡主升,前胡则具有升散以发表、下气可豁痰的双向作用。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柴胡一直为实践常用药物,譬如外感发热、肝炎、胆囊炎、抑郁症、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等。小柴胡汤作为六经辩证少阳主方以及和法的代表更是众人皆知。前胡之用,临床主要用于风热头痛、痰多咳喘、胸隔胀闷、呕逆等症。

现代社会以科学为准则,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对柴胡的作用机制有清晰明确的科学的定论,还有待伟大的科学家们挽起袖子埋头苦干大力深入研究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