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肇庆市系列介绍之土特产篇

 一葉一如来 2019-05-31

肇庆美景和市区面貌:肇庆市旅游局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

从汉代到清代

肇庆多次成为

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

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

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

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肇庆星湖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

首批公布的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被誉为

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

“岭南第一奇观”

位于肇庆鼎湖区的

鼎湖山风景区

被誉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

肇庆的的餐饮

主要以粤菜为主

兼有糅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

肇庆集菜肴、点心,小食

于一身的地方风味

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鲜、广宁笋宴、高要市大湾镇麦溪鲤(鲩)、文庆鲤、鼎湖上素、肇庆裹蒸、 封开杏花鸡、四会仙螺、四会茶油鸡、德庆竹篙粉等!

······

上面简单的描述了肇庆的一些基本情况

但是,今日本文要介绍的

既不是肇庆的旅游景区

也不是肇庆的美食文化

而是肇庆土生土长的特产!

关于肇庆的土特产

你了解多少呢?

-01-

肇庆·裹蒸

        裹蒸是广东肇庆传统的小吃,属于春节食品。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

▼ 裹蒸·金字塔形 ▼

@由糯米·绿豆·猪肉组成,外表包裹冬叶

▼ 裹蒸·手法 ▼

@由糯米·绿豆·猪肉组成,外表包裹冬叶

        一个传统金字塔形的裹蒸,可以有一斤甚至更重!

        有食客认为肇庆裹蒸个头太大,馅料历来都没有过多的变化,略嫌肥腻,殊不知,裹蒸特有的味道和松化口感是必须要个头大才能蒸得出来,体积小的裹蒸味道和口感都是欠缺的,因为要有足够多的大小冬叶包裹才能吸收到冬叶的清香及发挥其保鲜效果,半肥猪肉亦必须要很大块才能在裹蒸里面内熏香气而融合于内,体积够大才可以蒸制十小时以上,而长时间蒸煮,各材料的味道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融合和达到松化的口感。传统正宗的裹蒸风味,就是在糯米绿豆半肥猪肉的合理比例和必须的体积通过具有封聚能量的“金字塔”造型下被蒸出来,是为“裹蒸”。

▼ 裹蒸·吃法 ▼

@把糯米·绿豆和猪肉混合一起,一点不油腻,并且十分飘香哦

裹蒸·历史典故:

        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叶来裹米煮熟后可随身携带以作干粮,就是最早的裹蒸。另一种说法是,秦汉征统岭南时期,为驻军而设的随身携带可随时食用的保鲜熟食。

        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据说包拯在古端州(今肇庆)因政绩突出被调往京城,赴任之际,端州百姓用家中的糯米、绿豆,加上猪肉,制作成一种形状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因此,肇庆裹蒸,更像包公铁拳的形状。

▼ 裹蒸·煮裹蒸 ▼

@一条村巷子里面,家家户户摆起大水桶,柴火慢炖10个小时,顿时全村弥漫诱人的裹蒸香味

        了解了裹蒸那么多相关的知识,有没有流口水了想马上尝尝?在这里啊,我个人建议,有机会要深入到农村里面,才能品尝到最地道的裹蒸味道哦!

-02-

肇庆·端砚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更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并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

@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

▼端砚▼

@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

        端砚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端砚▼

@端砚·研墨鉴赏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端砚▼

@端砚·经过多重工序才能出品

一块好的端砚,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追求!那让人痴迷的品质,容易让人深陷其中!

-03-

肇庆 ·肇实

肇实,正名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是一种一年生的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

肇实并不是肇庆特有,因为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

但是肇实之所以叫肇实,那就确确实实和肇庆有莫大的关系了!

▼ 肇实 ▼

@肇实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

▼ 肇实 ▼

@果肉色呈玉白,颗粒如珠,甜润软糯

        据传,明朝中叶,仙掌岩上一姓邵道士,以芡实入药为附近村庄的小孩治病,并教村民们广为引种。不久,小孩的病痊愈了,所引种的芡实也获得了好收成。村民们对邵道士感激不尽,但芡实为何物,他们全然不知,认为是邵道士教引种的,于是就以“邵”作为果实之名叫“邵实”。后来,因“邵”与“肇”同音,而肇庆所产之芡实颗粒大、药力强,遂改称为肇实,一直沿用至今。

▼ 肇实 ▼

@肇实的生长外表

        肇实多用来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固肾去湿,是难得的滋补佳品。

        1. 《神农本草经》:

        “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2. 《本草纲目》:

       “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 肇实 ▼

@用来煲汤,果实可以吃

         秋冬季节,更适合煲汤滋补哦!肇实,你值得拥有!

-04-

肇庆·七星剑花

        剑花也称霸王花、霸王鞭、七星剑花、龙骨花、量天尺、风雨花、假昙花等等,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的花。

        剑花在国内多省份均有生产,且叫法不同。其中,广东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七星剑花了!

        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因它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

▼ 七星剑花 ▼

@七星剑花吸吮七星岩内清泉,花开芳香,煲汤后食用,味道甘美

性味:甘、凉,入肺,具有清热痰、除积热、止气痛、理痰火的功效。

食用价值:

        剑花主要用于烹饪主要制作老火靓汤。因为中医认为:剑花性味甘、凉,入 肺,具有清热痰、除积热、止气痛、理痰火的功效。因此,剑花煲汤具有清心润肺、清暑解热、除痰止咳的作用。其次,剑花煲汤对辅助治疗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腮腺炎等有明显疗效以及滋补养颜的功能。而且,剑花制汤后,其味清香、汤甜滑,深为“煲汤一族”的广东人所喜爱,是极佳的清补汤料。

        剑花至少含有13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酸和赖氨酸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Cu、N、Cr、Cd、Ca、Zn等元素。其中每100ug游离氨基酸为:天门冬氨酸210 mg,丙氨酸112 mg,异亮氨酸25 mg,谷氨酸188 mg,脯氨酸208 mg,苯丙氨酸38 mg,丝氨酸108 mg,酪氨酸122 mg,赖氨酸26 mg,精氨酸78 mg,缬氨酸59 mg,苏氨酸28 mg,亮氨酸42 mg等等。

▼ 七星剑花 ▼

@其状如鞭,其色深绿,沿岩壁攀援,身上开花,状若银盏

        剑花煲汤更主要的是以干制的成品作原料。夏、秋间采收净花,将剑花纵向切开(基部相连),略蒸后,晒干备用。

▼ 七星剑花 ▼

@干燥的剑花呈不规则的长条束状

        喜欢喝汤的朋友注意了额,肇庆的七星剑花+肇庆肇实+龙骨等,好喝且对身体好哦!赶紧入手试一试吧!

-05-

肇庆 | 紫背天葵

        别名丹叶、散血子,是夏季清凉饮料中的佳品。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长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又有解酒之效。鼎湖山紫背天葵产于云溪-老鼎景区,多附着在老龙潭四周的崖壁上,产量极少。

▼ 紫背天葵 ▼

@坐月子的时候也可以吃哦

       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紫背天葵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署除热,又有助消化、健胃、解酒之效。  

        紫背天葵生长在鼎湖的峭壁上,晒干后泡茶,其色淡红,其味带酸,清香可口,有消暑除热,助消化健脾,解酒之功能。  

▼ 紫背天葵 ▼

@可鲜吃可晒干煲汤

        六十年代,郭沫若视察肇庆,游览鼎湖,饮了紫背天葵茶,也写诗道:“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怀。”

        肇庆鼎湖山的特产——紫背天葵,别名丹叶、散血子,作为夏天清凉饮料中的佳品,久已名闻中外了。

▼ 紫背天葵 ▼

@在肇庆一些奶茶店也能喝到紫背天葵饮料

▼ 紫背天葵 ▼

@晒干后的样子

         好啦,本文关于肇庆的土特产就暂时介绍到这里了!当然,其实肇庆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秀特产本文还没有涵括在内,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肇庆市的市花:鸡蛋花,外观漂亮,也可入药和晒干之后泡茶喝呢!具体功效如何呢?等待着你去发掘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