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我爱你文摘 2019-05-31

赵忠贤(1941-),辽宁新民人,物理学家, [1] 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 [2]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3] 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 [4]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 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 [3] [6] 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民国三十年一月三十日(1941.1.30),出生于辽宁新民。

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 [8-9] 同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3] 同年,赵忠贤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 [7]

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等实验室进修。 [3]

1976年,从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

1977年,在《物理》杂志上撰文阐述自己的看法,支持对国际广泛认同的麦克米兰极限提出挑战的那一派观点。 [7]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 [3]

1984年11月,赴美国依阿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 [3]

1986年3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温带超导联合研究组负责人之一。 [3]

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3]

1987年初,与同事们一起独立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

1988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3]

1989年,当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3]

1991年后,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物理研究所超导实验室主任、所长; [3] [10] 同年赵忠贤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为青年大学生作了一场题为《超导技术研究和我们的使命》的学术报告。

1994年-2000年,赵忠贤院士一直担任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和常委委员。 [11]

200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咨询评议委员会,赵忠贤院士当选为首届主任。 [11]

2015年6月,赵忠贤院士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 [12]

2017年1月,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2017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赵忠贤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13] 12月21日,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