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砭法八大理论之生物全息胚论

 昵称51657969 2019-05-31

李道政老师说:

李氏砭法八大理论之一的生物全息胚论是采纳了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胚理论研究成果,也就是说生物体上的任何一个具有相对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部分,都能反应整体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寻找疾病在人体上的全息反应部位,全部的问题通过局部来解决。比如胫骨,胫骨就是反应人体整体的一个全息胚,我们可以通过刮拭胫骨上的对应部位达到治疗糖尿病和胰腺的作用,从而做到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下病上治,人体没有治病的死角,这就是全息胚理论的应用。

那么,什么是更具体的生物全息胚理论?我们刮痧过程中该如何运用它,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胚学说一探究竟。

张颖清教授,生物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主要学术贡献在于首次从理论上对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全息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出了生物全息律,在此基础上逐步开拓了全息生物学这一新领域。其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经对数万名患者80多种疾病的诊治,总有效率达90%以上,并多有奇效。

全息胚学说:

什么是全息胚?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的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全息胚有双重身份,它不仅是整体控制之下的结构单位,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比如一个细胞一个节肢一只耳朵或一只脚等等。

张颖清教授发现,在真正的胚胎,也就是能够发育成新整体的全息胚上,将来新整体的器官都有预先定位,并找到了全息胚上新整体器官的定位规律。1973年,他首次从第二掌骨侧发现了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全息穴位群的意义在于:如果整体上的一个部位或器官有病,在对应穴位就有明显的压痛反应或其他异常生理病理反应。在有压痛或有其他生理病理反应的此穴针灸或按摩,可以对应治疗这一部位或器官的疾病。且这些穴位在第二掌骨侧的分布结果,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和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也就是说像整个人体在这里的一个缩影。

张教授同时发现:在各个节肢及其他较大相对独立的部分中,都有着与第二掌骨侧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他称之为穴位全息律。他认为全息胚不只限于在哺乳动物的子宫里或在植物的种子里,而是在集体的任何部分都存在着,他把这个现象称为生物的泛胚现象。生活中可以直观看到的比如植物的分株扦插;蚯蚓可以分段存活等现象都是生物泛胚性的表现。

基于全息律理论,之前已经被人们发现并应用的很多局部穴位诊疗方法,如耳穴头穴、腹针、颊针足疗脉诊,舌诊等诊疗方法就被包括在了穴位全息律这个总规律之内,成为穴位全息律理论的佐证。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掌握了某个节肢或部位的全息穴位群规律,即可举一反三,推此及彼。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的分布规律和使用方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大致分布见下图:

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分,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的连线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分,从胃穴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

张颖清教授发现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以下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对应的部位和器官列表:

第二掌骨侧速诊取穴法:

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轻轻来回按压,有一浅凹长槽,全息穴位群即分布在此浅凹长槽内。施力方向应垂直于浅凹长槽,从而使刺激点抵达对应的部位或器官位置。

如果有明显的酸痛等感觉,则此处为压痛反应点。压痛点可用来确定疾病的主要部位,正确的刺激方法对疾病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全息穴位的取穴所遵循的个原则:

1,    部位对应原则:相应穴位对应相应部位和器官;

2,    同侧对应原则:疾病的部位主要在右侧则可取右侧的对应穴位,左侧同理;

3,    脏腑所主对应原则:根据中医学脏腑所主,如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等,治疗血目的问题可以考虑取第二掌骨侧肝穴,以此类推;

4,    以痛为腧原则:张教授临床经验是重病轻压即可出现压痛反应,略重压即不可忍受,轻病则需略重压方可出现压痛反应。

全息胚理论为中医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医整体论的高度体现。比如治疗乳腺疾病,可以在腿部胫骨节肢的肺心穴部位取穴,重点刮拭;再比如肝的问题,可以取第二掌骨侧的肝穴和胫骨节肢上的肝穴重点刮拭;再比如眼部的问题,可以在某一个或多个节肢的全息对应点即头穴和肝穴进行刮拭等等以此类推。

李氏砭法刮痧过程中结合运用全息胚理论,为刮痧治疗提供了多方位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有目标更精准地针对病位及全息反应点施治,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版

2,       陈少宗著,《走进张颖清与他的学术》,青岛出版社201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